“婉兒,小寒大人的詩做好了沒有啊?我們正等著欣賞呢!”武媚娘開始催了,她有點想看小寒的詩了,甚至,是期待。
“好了,我馬上吟給各位大人聽!”說完,婉兒就想吟詩了。
“慢著,婉兒,今天我來,哈哈,父皇母后,你們不介意吧?因為寒哥哥是為我而寫的詩,所以,我想由我來唸給大家聽!”太平公主開心地說。
“好,那,太平,就請你吟給我們聽吧,哈哈,我正想聽聽小寒大人的詩了,一定是仙品,絕非凡夫俗子之作!”她已經打預防針了。
怕小寒做不好,眾大人笑話,傷了他的面子!
“是是是,我要念兩首詩,一首,是駱賓王駱大才子的詩;一首,是我寒哥哥的詩;為什麼呢,因為我寒哥哥初學寫詩,學的就是駱賓王駱大人的詩《詠鵝》體,哈哈,嗯,咳,我先清清嗓子!”太平公主說,又向婉兒說:“婉兒,記得給你相公,我的寒哥哥斟酒哈,他是要喝酒的,無酒不歡!”
“是,婉兒知道了,公主請放心!”上官婉兒趕緊答應。
上官儀卻大吃一驚:什麼情況?婉兒出嫁了?
眾大臣也是一片驚疑:沒聽說啊,上官家怎麼回事兒呢?
上官儀再看小寒和婉兒果然一直親親熱熱的,又一喜,他是太子嘛,好,真好!
“噢,再解釋一下,婉兒是我家寒哥哥未過門的媳婦兒,各位大人,正月底父皇母后將親自給他們指定、安排婚嫁,任何人不得有異議,包括,上官大人您老人家在內!”太平公主又趕緊說。
“是是是,老臣絕沒有異議!”上官儀這才明白過來,一臉喜色。
“好了,《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大家以為如何?”太平公主說。
“好好好!”眾人趕緊叫好,其實,心裡都不以為然:五不五,七不七,算什麼?
“那,上官大人,好在哪裡呢?”太平公主又問。
“好在形象,直接,最後兩句很形象,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真好,太形象了,我喜歡!”上官儀說。
他是詩人,當然懂詩。
“裴大人,你說呢?”太平公主故意營造氣氛了。
“好在,唉,正如上官大人說的,形象直接,他是詩人嘛,有發言權!”裴寂說。
“那就是了,各位大人僅此之見嗎?想不想知道我寒哥哥對駱賓王駱大人這首詩的點評呢?”太平公主吊他們的胃口了。
“想,正想聽小寒大人的高論!”眾人趕緊附和。
“我寒哥哥說,曲項向天歌,太美了,我彷彿看見了那隻自由自在的鵝,可,又不是鵝,又似乎是一種精神,暫時,我理解她是不斷向上的精神狀態吧,也許,就像我,希望有一天能去泰山,看日出,像孔夫子那樣,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我寒哥哥的原話哦,各位大人以為如何?”太平公主問。
“妙哉,妙哉,妙哉!太妙了!小寒大人真是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啊,佩服,佩服!”上官儀竟站了起來,說:“小寒大人果然高論,解釋得太美妙了,我怎麼沒有如此見識呢?唉,慚愧慚愧!”
“謝謝老師誇獎,小寒胡說的!”小寒趕緊遜謝。
“小寒大人,竟憑此語,小寒大人的見識已高人何止一等,來,上官儀敬你一杯,請!”說完,上官儀竟一飲而盡。
“啊!”眾大臣竟是一片驚呼:上官儀在朝中何曾服過旁人?如此心服,已是第一遭;難道,因為他已是準孫女婿?
“好,那麼,請諸位欣賞我寒哥哥的這首詩,送給我的,也是送給我父皇母后的,更是送給諸位大人的,你們聽好了:《詠長安元宵節》,燈燈燈,盞盞向天飛;太平催盛世,雪舞聽紅梅!各位大人,以為如何?”
他們還沒說話,武媚娘竟站起來,說:“小寒,這詩是你寫的,不是捉婉兒的刀吧?還是太平的佳作?”
“母后,真是寒哥哥親自寫的,駱、王兩位大詩人都說好,還說根本不需要改,母后以為如何?”太平公主驚訝了。
她從未見過她如此失態,難道:這首詩真的寫得好得不得了?
“唉,豈止一個好字可以形容,簡直就是我們大唐帝國的真實寫照,好,寒兒,寫得太好了,如果可以,我今天就想直接封你為狀元了,再也沒有比這首更好的詩了!”武媚娘一臉嚴肅地說:看來,這孩子正是她的知音人!
“啊?”眾大臣正想嘲笑一番,沒想到武媚娘竟如此失態,難道:真是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