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位公子竟然有如此深情。”
“如此人物,若非經歷過大風大浪,又怎會寫得出這般深沉的字句?”
衛清挽聽到他的話,目光微微一凝,心中那股異樣的感覺愈發強烈。
她忍不住再次打量起蕭寧(悔報)的背影,眼中透出幾分探究與思索。
然而,她心中依舊沒有將這位“悔報”與自己的前夫蕭寧聯絡起來。
“悔報”的從容不迫與深厚的文采,完全不同於她記憶中那個吊兒郎當、不通文采的紈絝。
她微微搖了搖頭,將心中那種荒謬的猜測壓了下去。
或許……這不過是自己的錯覺罷了。
她低垂著眼簾,不再去看蕭寧的背影。
然而,內心深處,那種若有若無的疑惑,卻始終未曾消散。
而此時,廣場中央的評判席上,幾名書法名家正低聲交談著。
他們都是鎮中頗有聲望的文士學者,每日都會在廣場上對參與比試者的書法作品進行點評與評判。
其中一名年長的老者仔細端詳著蕭寧的字跡,撫著鬍鬚,目光中流露出幾分驚豔之色。
“這字……字中蘊含的情感極其深沉,筆鋒中更透出一股無盡的悵然與悲涼。”
“如此深厚的書法造詣,恐怕即便是我們這些老骨頭,也難以望其項背啊。”
另一名中年文士也連連點頭,讚歎道:“不錯,這位公子的字,無論是筆鋒還是構圖,都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若不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這竟然是出自一位年輕公子之手。”
“今日這一局,看來是無人能敵了。”
他們的聲音雖低,卻足以讓周圍的人聽得清清楚楚。
聽到評判席上的這些話,圍觀的人群頓時譁然一片。
“真的有這麼厲害?”
“聽幾位老先生的語氣,似乎這位公子的字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啊!”
“這麼說來,今日的免單得主,已經有了結果?”
人群中議論紛紛,目光紛紛集中在廣場中央的蕭寧身上。
徐成義臉色微微一變,緊緊攥住了手中的毛筆,眼中閃過一絲不甘之色。
他深吸一口氣,勉強鎮定下來,邁步走到書案前,目光直視蕭寧,語氣中透著幾分試探與挑釁:“這位公子,方才所書之字確實令人欽佩。”
“不過,在下不才,願再獻上一幅字與公子切磋。”
他的語氣雖謙遜有禮,眼中卻
透出幾分不服輸的鬥志。
他深知,自己的字雖比不上眼前這位公子,但畢竟自己是神川書法名家之後,若是就此認輸,不僅有損名聲,更會讓父親徐之謙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