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遊歷,厲寒也徹底明白過來,舍利塔其實就是梵音六院之一的舍利院。
梵音寺中但凡有道高僧死後,都將進入舍利院火化,其骨灰舍利等遺物,就藏於其院後的舍利塔中。
所以,舍利院後,就是密密麻麻的塔林,一眼望去,至少有近千座,配上鬱鬱蔥蔥的林木,讓此地憑添一絲陰森之氣。
而武道碑林,就坐落在舍利塔之後,和山門後的那些碑林有所不同。
這裡的石碑,更小,更古老,似乎是久遠前梵音寺一些高僧所留,上面很多有些字跡都模糊不清了。
不過此地依舊大名鼎鼎的原因是,這裡至少有近三分之一,講述了一些古老的武學至理,讓人依舊留戀忘返,不忍離開。
只是這些道理,相較於如今的厲寒,葉清仙等人的境界來說,略過於粗淺了一些,最多涉及一些納氣,混元境修煉之法。
所以對於兩人,並沒有多少幫助,沒看多久,也便離開了。
幾人繞回正門,在山門前與悟玄小和尚分手,悟玄小和尚自行回去稟報,而厲寒葉清仙,卻沒有立即回到自己居住的宅院,而是繞道,又從另一邊,朝梵音寺左山走去。
他們已經打聽清楚,梵音寺這次建築的擂臺之所在,不在梵音寺內,竟然在寺側的萬佛絕峰之上。
萬佛絕峰,是梵音寺西三十里左右,一處十分高大雄奇的山峰,峭壁林立,孤崖如削,直聳雲天,與梵音山並稱梵音島兩大高峰,只是比梵音峰低了少許,但更加險峻。
此處常人行走不便,所以當初梵音寺選址的時候,選擇了相對平穩一些的梵音峰,但萬佛絕峰並沒有被梵音寺眾高僧忘記。
經常有高僧在此山巔打坐悟道,從而得脫自在,悟得佛理,從而成就一番驚人技業。
所以萬佛絕峰之上,也留有很多古蹟,都是講經臺,坐禪洞,還有伏虎崖,龍象谷等勝景。
梵音寺這一次,就將南境青年修士擂眾弟子比戰的擂臺,設在了此萬佛絕峰之巔的天佛坪。
天佛坪也是萬佛絕峰之上的第一勝景,四面如谷,中間就是一塊低矮的平整泥地,方圓約有三四里,後來被梵音寺弟子以大毅力,一塊一塊搬運巨巖,徹底填平,作為一個習武道場。
旁邊的絕壁之上,甚至還有梵音寺第一代高僧,梵音古佛親手所刻的一個大大的墨寫佛字,至今千年不毀。
據說,梵音寺之所以沒有把比武擂臺設在寺內,而是建築於此,一是因為此處風景不輸梵音寺內,而且更加清靜,沒有俗人打擾。
普通人就算想圍觀,也上不來,就省了許多麻煩,也免得太驚世駭俗,驚擾視聽。
二,也是因為不想眾修行弟子比武的俗氣,打擾到梵音寺內普通弟子的清修,從而儘量保持梵音寺內的清聖平和,慈詳安樂,所以擂臺外設,是最佳的方案。
因為不屬於梵音寺景觀之列,而且離得還有點遠,所以悟玄並不能跟隨他們一起外出遊歷,必須立即回去覆命,所以厲寒,葉清仙問明白方向之後,就放他離開,自行前去。
兩人速度何其之快,全力趕路之下,一路樹樹飛快地朝後倒退,最後只餘殘影。
三十里的路程,兩人不過花了小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就到達終點。
仰頭上望,果然一派雄奇偉崛,高聳入雲,三面皆石壁,只有靠近他們這一面的地方略微平緩,憑修士的輕功,可以攀登。
遠遠望去,就像一根聳天入地的石柱,直通雲霄,比之梵音山的梵音清聖,更顯孤高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