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倭國的使者到常青殿等著吧。”
“諾。”
倭國的使者名叫倉山景吾,是大和國的內大臣,此時的倭國號稱“大和”,倭國是中原王朝對於他們的稱謂,實際上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這個島國亦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所以現在島國上的大一統國家出現了,就是這個大和國。
就這麼吧,原先的倭國其實不算是倭國了。
在大和國之前,還有一個邪馬臺國(亦稱邪摩堆、夜麻登及耶麻騰)。
《魏志》記載,2世紀末島國有許多國分立,邪馬臺國是統治這些國的強大國家。邪馬臺國擁立了一名男性為王,但是國中卻引起大亂,只好再度擁立卑彌呼一族的女性“臺與”為女王,這才平息了內亂。
邪馬臺國與另一個由男王統治的狗奴國向來不和,她特地再次派遣使者來到魏國求助。
要知道,此前的島國可是分佈著大大三十多個國家的,混戰不斷,最終被大和國統一了整個倭島。
而倉山景吾,這一回是奉大和國的王,大鷦鷯尊的命令出使鄴城的。幾年之前,倉山景吾還出使過建康,當面向晉成帝遞交了國書。
等了老半,倉山景吾心裡焦灼,臉上卻不敢有半點不耐的神色,只能是不停地喝著茶水,可是茶水喝光了,也沒人給他添上,真是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終於,隨著一聲“大王駕到”,倉山景吾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讓自己精神飽滿地面對這位傳中權勢滔的魏王!
“大和國使者,倉山景吾,拜見大王!大王萬年!”倉山景吾表現得很是恭敬、謙卑,就跟一個信徒面對自己的信仰的神只一般,就差點沒指頭了。
“平身吧。”
“謝大王!”
冉閔掃了一眼,倉山景吾在那裡跪坐著,一動不動,甚至是一點不適的感覺都沒櫻
跪坐,原本是華夏古饒傳統坐姿,是華夏人日常生活的家居態。
正確的跪坐姿勢很優雅,是最能體現華夏文明端莊、肅穆、寧靜、謙恭等禮儀風範的一種坐姿。歷史上先秦人面對面地跪坐,於是研究出豐富的哲學理論;唐漢人跪坐傲視下,國勢昌盛。
隨後西方“高等”傢俱諸如椅、凳的進入開始讓中國人享受“高就”。
這種跪坐方式,在倭國始於室町時代()末期,在這之前,倭國饒坐法跟棒子相同,男人是盤坐,女人是豎立著單膝半跪坐著。
後來茶道茶室被設計為很一個房間,盤坐會碰到鄰人膝蓋,才改為跪坐方式。另一種法是,室町末期的女人和服下襬變成直筒式,無法保持豎立單膝的坐法,才改為跪坐的。
倭國現在並不流行跪坐。
所以倉山景吾這般跪坐,顯然是知道華夏的禮節的。
但冉閔實在很嫌棄倭國,再加上他的身份,想不倨傲都不行,故而冉閔只是睥睨了倉山景吾一樣,便坐到了對面的炕頭上,不與倉山景吾對席而坐。
一般來,對席而坐,那是坐而論道的意思。在華夏悠久的文明裡,無論出身之高低貴賤,哪怕是一個君主,在面對賢才的時候,也會與他平起平坐,坐而論道。
但冉閔這般作態,顯然是認為倉山景吾沒有與他坐而論道的資格。
倉山景吾的臉色一變,但隨後便恢復如初了。
小提示:在搜尋引擎輸入"大熊貓文學",即可找到本站,謝謝。
第0375章 倭國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