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遷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慕容鮮卑的兵鋒實在是太過強悍了,高句麗幾乎被逼到了亡國的邊緣!
鮮卑人與高句麗人在這幾十年之間,進行了上百場大大的戰爭。
從公元342年開始,燕國又發動了對高句麗的戰爭,燕軍重創高句麗軍隊。
鮮卑人又發掘了高句麗王的先王美川王之墓,擄走美川王的屍體和高句麗王的生母周氏,並將高句麗歷代積累下來的金銀全部搜刮一空,虜走了高句麗百姓五萬多口,最後一把火燒了高句麗王宮,並將丸都城再次變為平地。
次年,高句驪重修由於毋丘儉東征而被摧毀的舊丸都城,並於同年秋又一次移居丸都城。4個月後,丸都山城就再次毀於戰火!
第三年,高句麗王派王弟到燕國都城龍城稱臣納貢。慕容皝歸還美川王的屍體,依然扣留高句麗王的生母周氏,此後高句驪元氣大傷,再沒有反抗慕容鮮卑的能力。
而在去年的十月,就冉閔所得到的情報,慕容恪再度進攻高句驪,輕鬆攻取了南蘇城(今五龍山城南距蘇子河8公里)!
高句麗人無奈之下,只能請強援了。
無論用什麼樣的辭,冉閔就是不鬆口,一直在推諉,無奈之下,談遷只能開出了自己的底線:“大王,只要你答應與我高句麗結盟,並給予軍事上的援助,在必要的時候出兵進攻燕國。我高句麗願意向魏國稱臣,我王也願意向大王稱臣納貢,每年奉上良馬三千匹,牛羊各一千頭,同時珍珠、瑪瑙、犀牛角之類的寶物價值錢三百萬貫!”
“貴使開出的條件還真是挺誘饒。”冉閔一笑置之,道,“但請恕寡人不能答應。”
“為何?”談遷十分的不解,自己已經開出瞭如此苛刻的條件,為何冉閔就是不答應呢?
冉閔淡淡的道:“無論是馬牛羊,還是珍奇異寶,我大魏都不缺,至於你高句麗是否向寡人俯首稱臣,寡人也不在意。若是高句麗王只是想以這種代價,就換取我大魏的兵馬增援,達成軍事同媚話,請回吧。”
“這……”談遷的面色十分難看,“魏王,還請您三思而校我高句麗於大魏,有唇亡齒寒之情,高句麗若亡,慕容鮮卑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魏國呀!”
“寡人不懼慕容鮮卑!”冉閔擲地有聲地道。
談遷又嘆了口氣道:“大王,請你再好好想想。縱然魏國不懼慕容鮮卑,可是就不怕鮮卑人牧馬南下嗎?自古以來,據漠北者,無不南侵中原,以獲得過冬的物資,倘若鮮卑人成大勢,豈不會如同當年的匈奴人一般,不時的南下入侵中原?就算大王不怕鮮卑人,可是邊境的百姓呢?難道他們的安危大王你都不放在心上嗎?”
“這個就不勞你費心了。”
“大王啊,難道你要坐視我高句麗被鮮卑人吞併嗎?不瞞你,大王,眼下根據我王得到的情報,慕容鮮卑已經開始在龍城聚集兵眾,不下四十萬人!這四十萬人馬,我高句麗如何能夠抵擋啊!”
四十萬人馬?
冉閔和在場的大臣都愣住了,燕國哪兒來的四十萬兵眾。
這一定是誇大其詞的,慕容皝也還真是能夠吹的,不過燕軍沒有四十萬人馬,二十萬應該還是有的,對此高句麗方面心知肚明,不過為了表達形勢之嚴峻,談遷還是順著鮮卑人打出的資料去出來了。
談遷沉聲道:“大王,鮮卑人此番出兵不同以往,對我高句麗更是志在必得的!慕容皝前不久便遣使到我丸都城,是不消滅了我們高句麗,不佔領了朝鮮半島,他誓不罷兵呀!”
“而且……而且現在我高句麗朝中已經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朝中文武都分成了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然而主和,實則主降也,因為此前我王已經向龍城遣使,跟鮮卑人俯首稱臣了,眼下鮮卑人還舉大兵壓境,想來是鐵了心要滅我高句麗的呀!我王無可奈何,只好向大魏求援了,若是外臣不得援兵,大魏不增援我高句麗,是高句麗只能向燕國歸降了!”
冉閔表示很無語。
高句麗人這是在逼著他出兵干預渤遼一帶的戰事呀!
倘若高句麗人真的歸降燕國,慕容鮮卑的鐵騎兵一定會趁機踏平朝鮮半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