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你這又是何必呢?得饒人處且饒人啊!……”
“來人,送客!”
冉閔的話語十分的強硬。
石寧看著帳外果真衝進來兩個甲士,不禁咬了咬牙,說道:“且慢!”
“你還有什麼話好說的?”
“魏王,有事好商量。”石寧搖搖頭道,“既然魏王不願意寬恕諸侯們的全部罪責,那麼可否保全他們的榮譽和身家性命?”
“這個自然是可以的。”
冉閔微微頷首道:“石寧,你回去跟張賀度他們說。寡人願意接受他們的歸降,只要他們識時務,寡人可以保留他們原本的爵位,還能在鄴城賞賜一些土地、莊園和財物給他們,可保他們衣食無憂!”
“好。我這就回去稟奏。”石寧告辭。
等到石寧離去,負責軍需糧草這一塊的荀稷皺著眉頭道:“大王,臣有一事不得不說。”
“何事?”
“軍中的糧草已經不多了。”
“不可以向國庫和附近的倉稟徵發糧食嗎?”
荀稷苦笑著道:“大王,國庫早已沒了餘糧,鄴城附近的倉稟更是為之一空。近年來的確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但是戰事頻繁,倉稟裡所堆積的糧草遠遠不夠軍隊所需呀!行軍打仗,最耗糧草,現在大王若是要接受這三十萬趙軍的歸降,只怕咱們是無法養活這些降卒的!”
冉閔沉默了。
想接受降卒,但是又養活不了這麼多的降卒,這無疑是讓人最尷尬的事情。
歷史上白起和項羽就幹過這種殺降的缺德事兒!
誅殺已經投降計程車兵是歷史上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春秋時期齊國擊敗了北方的山戎部落俘虜了對方單于,馬上就有人主張斬草除根盡殺降卒,但管仲卻提出“殺降不詳”予以阻止。
管仲所說的“殺降不詳”只是道德上的約束,並沒有強制力。
此後歷朝歷代都經常發生坑殺降卒的事件,最著名的莫過於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趙國40萬降卒(也有說法是20萬),此後項羽進攻齊國時坑殺了田榮的降兵,擊敗章邯後又在新安坑殺了20萬秦軍。
北魏在攻打後燕時,也是把已經投降的4萬燕軍給殺害了。
雖說“殺降不詳”有點因果報應在裡頭,但其實殺降兵的直接後果只有兩個。
一個是迫使還沒投降計程車兵死守城池陣地,畢竟投降也是死,戰死也是死,不如拼一把或許還有生機;另一個後果就是殺降的人落下殘暴的名聲。
項羽就因為多次殺降被後世指為殘暴,最後讓“忠厚長者”劉邦奪了天下;李廣不封侯,東方朔就解釋說是因為他早年曾殺過降兵。
當然,投降後被殺並不是百分百發生,只是有一定機率。
因為古代殺降通常有三個原因:一是出於報復心理,如曹操就主張“圍而後降者不赦”;二是擔心降卒再次反叛,項羽坑殺秦軍屬於這一類;三是計首受賞,將軍士兵需要靠首級來算功勞。
小提示:在搜尋引擎輸入"大熊貓文學",即可找到本站,謝謝。
第0340章 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