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幾乎都是山地,氣候寒冷,並無太多經濟文化意義,但它是中原大地的屏障,是大門,是不得不要的地方,沒有它,任宋再強一點也決然抵抗不住無休止的侵略,因為在地緣戰略上已經處於失敗的一方。
即使再早一千年的強漢,能幾乎徹底擊敗匈奴也靠的是國力碾壓,衛、霍出擊好像是貓捉老鼠一樣四處尋找匈奴來打,在正面對抗中匈奴幾無還手之力!
到了唐宋時期,人類文明已經不像一千年之前那樣差距巨大,漢人文明所具有的東西。
遊牧文明可能不多,但也沒有落後到哪裡去,宋無法對他們造成碾壓,反而不斷地被侵略騷擾,直至一退再退,退到臨安,退到船上,再退到大海,也因為在幾百年中無法對北方進行強勢的影響,出現了落後生產力反過來統治先進生產力的邏輯反常現象,根源就在這十六個州啊!
有答案分析說這十六州是北宋軟弱的擋箭牌,石敬瑭是背黑鍋的,還刻意強調了石敬瑭不是漢人。
石敬瑭生於892年的太原,太原一直是漢人文明為主導,石敬瑭接受的也是正統的華夏文明教育。
而且,唐本身就是古代最開放的王朝,唐朝許多官員將領都是非漢族人,石敬瑭的血統並不能成為甩鍋的理由,歷史的罪人就是歷史的罪人,不是隨便就能洗掉的。
冉閔很清楚鮮卑人的貪婪。
眼下石祇給慕容皝與拓拔什翼鍵開出了這麼誘人的條件,只要他們能幫助石祇消滅他冉閔,登上皇位,就將幽州、幷州和遼西割讓給他們,這就好比一塊大大的肥肉丟出去給餓狼的,餓狼焉能不吃?
但冉閔做不到這一點,這可是賣國賊的行徑啊!
好吧,古人是很少有這種感覺的。
聽到冉閔不想對鮮卑人利誘,荀稷又道:“那麼大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如何?”
“臣有上中下三策供大王選擇。上策,大王佈告天下,只追究石祇一人的罪行,其餘諸侯既往不咎,仍然鎮守地方,待遇不變!如此一來,大王就可以坐視石祇領導的諸侯聯軍不戰自潰了。”
“中策,大王假意籠絡鮮卑人。對慕容皝和拓拔什翼鍵許以幽州、幷州和遼西,但是不給,在平定叛亂之後,大王完全可以穩坐釣魚臺。”
“下策,就是大王必須迅速消滅諸侯聯軍,然後面對鮮卑人的鐵騎!”
聞言,冉閔仔仔細細地琢磨了一下。
“荀稷,你的上策,不甚合寡人之心意。寡人若是隻想消滅石祇,早在磁山之戰的時候就能一戰而勝,寡人要的是平定國內所有的叛亂,讓整個大趙皇朝只有寡人的聲音!”
“中策,寡人雖然不介意對鮮卑人耍詐。但慕容皝和拓拔什翼鍵都不是傻瓜,其麾下的有識之士也不在少數,萬一石祇真的和鮮卑人勾結起來,對於我魏國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你的下策倒是甚合寡人的心意,只不過很危險。寡人選下策!”
“秦牧,你意下如何?”冉閔又詢問了一言不發的秦牧。
秦牧回答道:“臣無異議。不過大王,胡人雖然都想消滅我魏國,但都不是一條心的。不過大王想要迅速擊敗諸侯聯軍,又要北上征討入侵的鮮卑人,難度極高,而且我魏國現在是四面樹敵,狼煙四起,將士們不是鐵打的,這樣大王的部眾遲早都成了強弩之末。所以臣建議,大王不妨使計,讓邯鄲的諸侯聯軍不戰自潰……”
龍城,燕王宮。
慕容皝接到石祇的求救之後,便將封弈、慕容恪和慕容俊三人召到王宮商議大事。
“眼下中原的戰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本王欲插手其中,不知可行否?”
封弈詢問道:“不知道石祇給大王開出來什麼樣的條件?”
“石祇遣使到龍城,請求本王出兵南下,幫助他消滅冉閔,登上皇位,就將遼西和幽州都割讓給我燕國。”
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