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前線,趙軍兩軍數十萬人馬的大戰依舊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晉軍的進攻之勢稍顯疲態,終於不堪重負,停止了繼續進攻趙軍的長江防線。
事到如今,石閔已經穩坐釣魚臺了。
晉軍的數千精銳已經被圍困在大韓山,幾次突圍都以失敗而告終。而趙軍對大韓山只是圍而不攻,切斷了大韓山的水源的同時,石閔又增援了長江一線的趙軍,鞏固防線,建造壁壘,硬是擋住了幾十萬晉軍長達三日的猛烈攻勢!
大韓山。
庾方之帶著一千兵馬又一次開始下山突圍,只可惜功敗垂成,很快就被打了回來,還折損了不少的兵力。
饒是精銳之師,但是飢腸轆轆,全身都沒了氣力計程車卒如何打得過精神飽滿,孔武有力的趙軍?
看著灰頭土臉,滿身是傷的將士們,桓溫又召集眾將,席地而坐。
桓溫嘆了口氣說道:“各位,眼下我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我軍被困於大韓山,沒有糧秣,水源也被切斷了,孤立無援,我晉軍主力又遠在江南,無法給予咱們任何的支援。”
“這三日來,我們組織了數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原本五千多的兵馬,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趙軍這是想將我們困死在這大韓山上啊!”
庾方之咬咬牙道:“桓將軍,既然突圍不行,咱們只好坐等大將軍派兵增援了。”
“增援?”桓溫搖搖頭道,“庾小將軍,你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整整三日,咱們都沒有得到外界的任何訊息,別說增援了,咱們連山下一個晉軍的人影都看不見!自欺欺人,何苦來哉?”
“桓將軍,你的意思是?”
“為今之計,為了保住我軍剩下的三千精銳,只能向趙軍投降了。”
聽到這話,庾方之和在場的晉軍將領都沒有說話。其實他們也知道眼下的形勢之惡劣,已經身不由己了。
不是戰死,就是向敵軍投降!
能活著幹嘛要去死?
這個時代的人比較有氣節,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貪生怕死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沒了就真的沒有了。
一個部將低著頭道:“可是石閔會接受咱們的投降嗎?或者說,咱們投降之後,他會不會保證咱們的生命安全?”
桓溫道:“我觀石閔其人,並不嗜殺。若是換做別的胡人宿將,咱們投降之後一定難逃一死,但是石閔不同,石閔為人,恩怨分明,而且兩軍交戰,傷亡是在所難免的,他沒必要對我們趕盡殺絕!所以向石閔投降,我想並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
眾將聞言,都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桓溫隨即給山下的趙軍去了一封乞降信,言辭懇切,就是想要跟趙軍投降了。
石閔隨即找來幾個謀士商議一番,決定接受這股趙軍殘部的歸降,為臨淮之戰劃上了句號。
臨淮之戰雖然結束了,但是趙晉兩國之間的大戰還在進行當中,只不過這場大戰似乎也要接近尾聲了。
趙青龍元年,即公元344年秋,幷州大旱,餓浮遍野,十室九空,晉陽人彭祖兒率領農民揭竿而起,迅速攻佔了晉陽,而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很快就攻克了榆次、盂縣、祁縣、京陵、中都等十幾個縣。新八一m.x81zw
彭軍的兵力得到迅速地壯大,農民軍的規模達到數萬人。
這還不止,不知是不是在有心人的煽動之下,被拆毀邪祠最嚴重的地方,即兗州、豫州都爆發了大大小小十幾場暴動,大者千餘人,小者上百人,雖不至於攻城略地,但是真的影響了地方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