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臣以為陛下還是應該在血脈較近的宗室中挑選出傑出者,立為儲君!”
司馬嶽還是沒有說話,作沉思狀。
東晉自建立以來,司馬氏的皇帝一向短命,成帝司馬衍22歲駕崩了,現在的司馬嶽,更是要19歲駕崩了!
司馬衍在世的時候留下司馬丕和司馬奕兩個兒子,但是不過牙牙學語的年紀,所以當時的司馬衍在自己病重之後,在掌權的庾冰等人建議下,捨棄二子,立弟司馬嶽為皇位繼承人。
司馬嶽是司馬衍的同母弟,都得喊庾冰“舅父”,他們的母后是庾冰的妹妹,所以庾冰對於司馬嶽的上位功不可沒。
當時晉國的形勢還比較安全,沒有現在這般危急,但庾冰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不能如何充一般坦然冊立司馬嶽後裔之外的其餘宗室王爺為帝!
要知道,古代的外戚權力是很大的,一個外戚在皇太后和皇帝的支援之下,往往能掌握朝中的大權,對內對外,執天下之牛耳!
華夏皇帝擁有龐大的後宮,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古代的外戚,指的是與皇帝的后妃有直接親屬關係的人士或家族,隨著歷史發展,血緣關係越來越不重要,泛指皇帝寵幸女人的孃家人,即便是沒有血緣關係,透過這種裙帶關係上位的,都算作外戚。
放在現代,一般稱為“裙帶風”。
外戚實力大、掌權時間長、危害最大的朝代就是兩漢,任何一個朝代都比不上。
劉邦死後,他的老婆呂雉和兩個兄弟把控朝政,幾乎把劉家江山改姓呂,從此,外戚掌權幾乎形成傳統。
到西漢中葉,政權一般掌握在王姓外戚手中,王莽時期達到頂峰。在篡位之前,王莽的形象非常完美。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自稱“以柔治天下”,所謂的“柔”就是與實力派聯姻,以婚姻關係穩固政治關係,希望以此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整個東漢時期,皇后都從竇融、鄧禹、馬援、粱統這幾個家族選拔。
結果是,不僅政權不穩,外戚勢力對皇權侵蝕嚴重,以至於連皇帝廢立都由他們說了算。新八一m.x81zw
國古代政治家族,想透過外戚關係得到發展的人太多了。
受兩漢外戚掌權傳統的影響,大英雄曹操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讓自己成為外戚,似乎這樣可以順理成章地掌權。
《紅樓夢》中,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描述了賈府上下成為外戚的喜慶場面。
掌權的外戚,一般結局不好。因為他們依附的女人(后妃一旦出了問題,就得跟著倒臺。呂雉倒臺後,他的家族被誅滅。
東漢的梁冀,是有史以來最強勢的外戚,一家出了三個皇后,朝廷好像是他家的,可以隨便換皇帝,落了個滿門抄斬。
東漢末年,《三國演義》中出場的何進,也是外戚。《紅樓夢》中賈元春一死,賈府立即垮臺,“樹倒猢猻散,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朕即國家,作為一個皇帝,司馬嶽應該如同自己一母同胞的皇兄一樣,以國家社稷為重,摒棄私心的。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司馬嶽有些遲疑,又有些不甘心,在五個顧命大臣中,庾冰跟何充已經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還有武陵王司馬晞、會稽王司馬昱和尚書令諸葛恢三人保持沉默。
“你們認為呢?”司馬嶽掃視著司馬晞等三人。
司馬晞和司馬昱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微不可察的貪婪之色。
他們二人都是司馬嶽的親叔叔,能力在皇室中也比較出眾,大家骨子裡流淌的都是司馬睿的血脈!
除了司馬嶽那不到兩歲的兒子,就屬他們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了!所以司馬晞和司馬昱的抉擇是毋庸置疑的。
司馬昱當即說道:“陛下,臣以為何充大人說的不無道理。太子年紀尚幼,恐主少國疑,無法服眾!”
司馬晞也道:“臣贊同會稽王與何大人所言。太子司馬聃尚幼,而當此國難當頭之際,皇位著實應有能者居之。”
五個顧命大臣,三個已經表態要冊立有能者,至於庾冰已經勢單力孤,就算是諸葛恢有不同的諫言已經無足輕重了。
司馬嶽在心裡嘆了口氣,有些難受,有些無奈,但是為了大晉的江山社稷,更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來,他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了!
“朕……”司馬嶽剛剛想要同意何充等三人的主張,庾冰便跳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一言!”
“請講。”
對於這個主持朝政,執晉國之牛耳的“舅父”,司馬嶽還是能相信的,畢竟庾冰以及庾氏家族的利益是與他司馬嶽直接掛鉤的,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小提示:在搜尋引擎輸入"大熊貓文學",即可找到本站,謝謝。
第0289章 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