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沉聲道:“東渡大海,其利現在不比下西洋所打造的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但是其利不小,從長遠角度來看,利益還要遠勝於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朕曾聽得海外人氏所說,在大海之東,在夷洲之東,還有許許多多的島嶼,許許多多的大陸!”
“許多的島嶼,許多的大陸都是無主之地,或者是被野蠻的土著人所佔據,這些土著人不知國家為何物,依舊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朕想要把這些島嶼,這些大陸全部佔據了,將其納入我大魏帝國的版圖之中!”
聞言,韋謏不禁硬著頭皮道:“陛下,臣以為這種做法有些不切實際。除了我華夏,四方都是蠻夷之地,都是不毛之地,難以耕種,更是其原著居民更是桀驁不馴,不服王化,難以管教。佔領了這些地方,無法對其進行行之有效的治理,只怕也如雞肋一般!”
“雞肋?或許現在看來是雞肋。”冉閔語重心長地道:“現在不能治理,不代表日後的帝國,日後的華夏曆朝歷代不能治理!汝等都應該知道,除了人口之外,土地也是極為重要的資源,現在那些你們看上去是不毛之地的地方,誰知道日後能開發成什麼樣子?江東之地,在一千多年前,不也是夏朝、商朝沒有佔據的地方,被視作蠻夷之地的地方嗎?可是經過一千多年的開發,江東之地已經十分富饒,不遜色於中原的任何一個州,任何一個郡!”
“既然終朕這一朝無法完全開發這些化外之地,終大魏一朝可能也無法開發這些化外之地,但是後世子孫,歷朝歷代的人,只要這些地方還在華夏人的手裡,就遲早有一天能被開發出來,成為我華夏的固有疆土!”
群臣聞言,都沉默不語,都在思考著冉閔所說的這番話。
其實冉閔沒有說得太明白,他自己知道,在大海之東,還有夏威夷、澳大利亞、美洲等諸多尚未被發現的新大陸和島嶼,這些地方不是荒無人煙的,他們是有著土著人居住的。
只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些地方拿下來似乎對於大魏帝國一點實際利益都沒有,甚至還要派出許多人去治理,或者只是讓這些地方名義上成為大魏帝國的疆土。
但冉閔自己很清楚,土地是可以開發的,在一千多年前後,這些化外之地,就成了白面板藍眼睛的歐美人的地盤,幾乎是全世界的人最理想的“天堂”!
光是看一個地方適不適合居住還是不行的。
譬如西伯利亞,看上去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在其地底下隱藏著許多寶貴的礦產資源,只不過現在的大魏帝國利用不了,千百年後的華夏人卻能完全開發,完全利用!
正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
將來後世人在使用這些資源的時候,也會想起他冉閔這一位偉大的皇帝,歌頌他,讚美他。
冉閔執意要派遣船隊下西洋,東渡大海,群臣再怎麼勸諫都沒用,聽之任之了。
接著,冉閔又交代了幾件事情,譬如把魏國的法令全部向南方各地推行下去,貫徹落實,一視同仁。他不搞什麼特區,也不會把南方人和北方人區別對待。
隨著朝廷的政令一下達,南方各地的守令頓時把告示貼了出來,並敦促當地計程車族儘快往大梁遷徙。為了防止世家門閥們陽奉陰違,魏軍在沿途都派遣了不少兵力跟隨,美其名曰護送,其實是在監視。
對於朝廷的這種做法,南方各地計程車族是怨聲載道,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是沒辦法,他們不敢反抗,因為反抗的代價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就這樣,陸陸續續就有許多的南方士族被遷徙到大梁,在那裡定居下來。
另外,魏國修建的灌溉水渠的工程那是一點都不耽誤,還把直到、馳道、大運河修建到南方去了,把整個南方密密麻麻的水網都連線起來。
這是一項又一項繁重的工程,為了減少百姓的負擔,冉閔已經下令改善每個勞役的伙食,工錢加倍,並讓當地的百姓每戶人家都出一個青壯充作勞役,只負責伙食,而不必給什麼工錢。
公元357年,即開皇十年的九月,冉閔派遣以魏國水師大都督王平之子,王凌為首的二萬四千個船員,搭乘海船三百五十一艘,浩浩蕩蕩地自琅琊臺出發,開始東渡大海。
這一行不知道航路,不知道目的地,因為十分的危險的緣故,所有敢於上船的人都寫了遺書,冉閔也承諾,一旦他們死在大海上,只要不是畏罪潛逃,當了逃兵,撫卹金加倍,他們的子孫後代也能被朝廷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