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已經決定派遣軍隊去發掘石虎的陵寢顯原陵,以及石勒的陵寢高平陵,事不宜遲,次日冉閔就命令衛遼、冉恪各自帶二萬餘精悍計程車卒去挖掘。
但在此之前,冉閔便在宮門口的廣場上,召集了多達十萬饒群眾,同時設定祭臺,祭、祭地、祭鬼神,用聖旨的方式公之於眾!
這十萬多的群眾裡,除了被堅執銳的將士,還有部分大臣、商賈、士子、販夫等形形色色的人。
冉閔祭拜完畢之後,便拿起一篇早就寫好的祭文,肅容道:“告高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尊玄穹高上帝!臣冉閔,叩首再拜!”
現在冉閔拜的是傳中的玉皇大帝。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佛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他布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界至尊之神,萬帝王。
由於玉皇大帝在普通訊眾和華夏民間信仰心目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公的儀式也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
前一晚上,全家都必需齋戒沐浴、設立祭壇,供奉豐盛祭品,然後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禮。
且祭祀當日,不得曝曬女饒衣褲、傾倒便桶,以免公看到了觸犯大不敬之罪。在團體祭典的場合一定要盛大莊嚴,並且是傾盡全力,是諸多祭典中最華麗的一筆。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極尊貴,凡間事,根本無暇理會。
“羯胡石勒,出自羌渠,見奇醜類。及晉惠失統,宇內崩離,遂乃招聚蟻徒,乘間煽禍,虔劉我都邑,翦害我黎元!朝市淪胥,若沈航於鯨浪;王公顛仆,譬遊魂於龍漠!豈厭漢德而假茲妖孽者歟。”
冉閔抑揚頓挫地念道:“勒乃焚元超(指司馬越)於苦縣,陳其亂政之愆;戮彭祖(指王浚)於襄國,數以無君之罪。於是跨躡燕、趙,併吞韓、魏,杖奇材而竊徽號,擁舊都而抗王室,褫毯裘,襲冠帶,釋介冑,開庠序,鄰敵懼威而獻款,絕域承風而納貢,則古之為國,曷以加諸!”
“胡賊石勒,暴肆華夏,齊民塗炭,煎困讎孽,至使六he殊風,九鼎乖越。窮兇極逆,偽號累祀,百姓受灰沒之酷,漢家有黍離之哀!今臣閔誅無道,定乾坤,當戮其罪,勒不配享祚,冢中枯骨,何以安享?令,左羽林衛大將軍冉恪領兵發之,毀其陵,發其屍!”
“臣,領旨!”早就準備好的冉恪立即跪拜下來,隨後就率領二萬軍隊開拔出去。
冉閔又拿出了另一篇祭文,念道:“告高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尊玄穹高上帝!臣冉閔,叩首再拜!羯賊石虎,心昧德義,幼而輕險,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始懷怨懟,終行篡奪。於是窮驕極侈,勞役繁興,畚鍤相尋,干戈不息,刑政嚴酷,動見誅夷,惵惵遺黎,求哀無地,戎狄殘獷,斯為甚乎!”
“既而父子猜嫌,兄弟仇隙,自相屠膾,取笑下。墳土未燥,禍亂荐臻,釁起於張豺,族傾於臣閔,積惡致滅,有道哉!”
“夫從逆則兇,事符影響;為咎必應,理若迴圈。世龍(石勒)之殪晉人,既窮其酷;永曾(冉閔)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
“今臣閔誅無道,定乾坤,當戮其罪,勒不配享祚,冢中枯骨,何以安享?令,右羽林衛大將軍衛遼領兵發之,毀其陵,發其屍!”
“臣,領旨!”衛遼就後就率領軍隊開拔出去
這祭文文縐縐的,好多百姓聽不懂,於是就詢問身邊計程車子。
士子道:“陛下這是要發掘石勒、石虎的陵墓!開棺戮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