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城。
“咚咚咚!……”沉悶而又壓抑的牛皮戰鼓的聲音響徹雲霄,經久不絕。
十餘萬晉軍正在猛攻尉氏城。
晉軍沒有紅衣大炮,所以他們的攻城器械還是頗為原始的,主要是拋石機、弩炮、雲梯、衝車什麼的。
尉氏城被打造得頗有堅固,還有一座護城河。鑑於魏軍已經將原本的吊橋燒燬,為了使部隊及攻城器械抵達城門附近,晉軍的壕橋已經架設好。
壕橋的長度取決於壕溝的寬度,橋下有輪便於移動。當遇到壕溝之時,推動壕橋架於壕溝之上以供器械、士兵透過!
當然了,在這場慘烈的廝殺當中,也有一些情況需要士兵“填坑”的,那這個時候填壕車也發揮了作用。
晉軍的弩箭發射到城頭上,不知道射殺了多少的魏軍士卒,血淋淋的場面十分嚇人。
眾所周知,弩炮是一種安裝在架子上的大型強弩,能夠發射巨箭,且常能一發多箭。因為弩炮威力強勁,因此就需要多人轉動絞車才能張弓發射。
而晉軍由於常年吃了武器裝備上的虧,所以也有晉國的工匠改進弩炮,現在晉軍的弩炮拉力已達十二石(720公斤左右,巨箭長近一米、粗近十五厘米,一經發射,“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威力極其可觀!
“快!擋住!木幔拉上來!”李信聲嘶力竭地叫嚷著。
在戰場上,攻守雙方常常交換箭雨。
而這種“互贈”,無論是攻方還是守方,心中只怕都十分抗拒,所以必須有所防護。
於是木幔便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防護器械在攻、守城中被使用。
尤其在攻城之時,士兵從雲梯登臨而上,箭雨從頭頂密密麻麻落下,在此時攻方可以用透過支架將木幔的擋板升至士兵之前,掩護士兵登上城樓。
尉氏城的戰鬥進行得十分的慘烈。
攻城的晉軍士卒透過登城工具如螞蟻般緣牆而上。
而在士兵登城的同時,晉軍往往會用遠端火力對城頭進行壓制,以減緩登城的難度與死傷。不要問為什麼守軍不掀梯子,是因為——太長了。
此時的李信已經接到冉閔的命令,讓他隨時退守陳留城,尉氏城可以棄之不顧。
但李信不甘心把尉氏城就這樣拱手相讓,所以一直在拼命抵抗著。
就在尉氏城的戰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冉閔已經率軍準備渡過積水,進攻陽武的晉軍。
“報——大將軍,積水西面發現魏軍動向!”
聽到小校的彙報,桓溫沉吟了半晌,便道:“從積水渡河而來,冉閔這是想要直接來攻我大營嗎?”
這個時候,桓溫心裡真的是頗為崩潰,殺了一個董匡,就讓冉閔跟狗皮膏藥一樣把自己黏上了,早知如此,當時就不應該殺死董匡了。
這時,孫盛站起來說道:“大將軍,如今我軍大部分兵力都在進攻陽武城,兵力過少,難以匹敵。末將認為,我軍可以依積水結陣,迫使魏軍不敢輕易渡河!”
“你這是在向冉閔示弱!”
桓溫睥睨了孫盛一眼,說道:“安國(孫盛字),你不瞭解冉閔這個人。此人生性多疑,不到必要之時,絕不會輕易冒險的!依積水結陣,那是把自己的胸膛袒露在魏軍的紅衣大炮的炮口上,自尋死路!”
“這……”
“傳令下去,全軍遠離積水結陣,趁魏軍半渡時襲擊。”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