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秦昊對農業問題極其重視。
他不惜掏空大夏國庫,屢屢命蘇放下南洋,除了為了開闢海上絲綢之路,跟海外諸國進行貿易,賺取大量財富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目的。
就是讓蘇放將新大陸的高產糧食,比如土豆、玉米的種子,帶回大夏種植。
再加上朝廷大力推廣種植的紅薯,秦昊有信心,讓大夏安然度過小冰河時期。
可是,聽諸葛雲的意思,大夏依然缺糧。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秦昊眉頭微皺,問道:“朕不是命戶部司農,推廣紅薯、土豆、玉米的種植?”
“按理來說,今年已經到了豐收的時候。”
“為什麼還會鬧糧荒?”
諸葛雲長嘆一聲,道:“皇上,您有所不知!”
“戶部和禮部聯手,已經差遣官吏,在民間大力推廣這些高產的海外作物。”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農民的田地裡,種了幾千年的小麥、稻穀。”
“您讓他們改種新作物。”
“他們短時間無法接受。”
“而且,農民大部分不識字,就算他們願意種植海外作物,光是學習種植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秦昊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諸葛雲說的是事實。
人的風俗習慣,很難改變。
大夏的老百姓習慣了吃稻穀小麥。
哪怕是後世,農業種植技術已經極其成熟,但是老百姓依然將小麥和稻穀當成主食。
至於紅薯、土豆、玉米,只能當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