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今天釋出會的時候小編學習到了一個詞語,據說這個詞語是由《早談報》主編髮明創造。【判定抄襲理論】這是一個偉大的理論,新人作者你寫小說文筆不能太好,不然是抄襲,同樣敘事方法也不能太怪異,不然還是抄襲,還有劇情背景不能太完整不能太有邏輯不然仍舊是抄襲。
非常有趣的理論,據天才作家蘇釋晨稱這個理論的文學程度完全超過了牛頓三定律。而這個抄襲風波也是源於這個理論,小編不禁想說是這個理論太厲害,抄襲風暴展開之際所有人的口徑都對準了蘇釋晨,還是有些人看不得別人有成就?——《畫和報紙》
《畫和報紙》作為盧市最大的報刊對於這件事情做出了深刻的報道,在正版與副版之上刊登了兩篇關於蘇釋晨的文章,之上是副版上的文章。
另外一篇主版面上的文章是由《畫和報紙》主編下筆的文章——
[形容一個人天才有什麼成語?才高八斗?才氣過人?還是天資非凡,我覺得這些詞語都不足以形容蘇釋晨同學。
蘇釋晨同學十四歲今年才滿十五歲,就是如此年少,卻可以寫書出版,還可以寫非常具有邏輯性的推理小說。
他們學校前不久佈置了一篇關於環境保護的徵文,近些年來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重,所以幾乎所有初中都做過這個題目的徵文,可是整個華夏如此多初中生只有蘇釋晨一個人的文章脫穎而出,也只有蘇釋晨他一個人的文章被教育部選入了人教版教材,這點足以證明蘇釋晨的實力!
那些還認為蘇釋晨同學抄襲的人,我只想說,你這是在打教育部的臉?]
的確是這樣,現在所有報道蘇釋晨抄襲的報紙全部都熄火了,你想文章被教育部列為了教材課文,也就是說連教育部都肯定了蘇釋晨的才氣,你還敢在這邊吹鼓是抄襲的?你不要命了?
靠著《畫和報紙》的這兩篇文章,蘇釋晨這個名字成功的走出陽城進入了盧市人民的眼中。
《畫和報紙》可以說將蘇釋晨描述成了當今之下第一初中生,很多盧市市民就想看看,這個蘇釋晨到底有什麼厲害的,這也從而擴大了《悟空傳》與陽城日報的銷量。
幾乎全部媒體都參加了讚美蘇釋晨的活動,牆倒的時候眾人推,而當你厲害的時候又全部都跑來讚美你,當然有兩家報刊沒有這樣做那就是《早談報》和《獨立刊》,其實這件事還多虧了《早談報》與《獨立刊》,不然也不可能造成如此龐大的影響力。
可這件事情《早談報》與《獨立刊》卻受到了打擊,《早談報》就不用說了,作為打響第一槍的報刊,這次事件在公信力上消減了不止一籌,而且主編利溫學還受到了蘇釋晨的調笑,丟臉丟慘了,而《獨立刊》如果不刊登道歉信,就會被告上法庭,可一旦刊登了道歉信就等於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臉。
《獨立刊》與《早談報》不好過,可蘇釋晨就好過了街頭巷尾都可以聽見這樣的談話——
“一天到晚都知道玩,作業也不做完,你看看人家蘇釋晨,跟你一樣大,寫的小說都出版了,你學學人家。”
“什麼時候你有蘇釋晨一半的本事,你老媽我就放心了。”
等等。
還有初中甚至是高中的語文老師都會拿蘇釋晨來舉例子“好好學習語文,將來還可以寫小說出版,就像實驗初中的蘇釋晨那樣。”
“努力學習,不要以為成功是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就像實驗初中的蘇釋晨,不要看他現在寫書出版,而且還在報刊之上連載小說,人家的努力也是透過一年一日的打拼而來。”
嗯,實話實說,蘇釋晨他的成功並不是建立在努力之上,而是建立在地球無數作家之上,用牛頓的話來說,我為什麼成功?
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蘇釋晨他比牛頓牛逼多了,因為他是站在無數巨人的肩膀上。
總的來說在陽城,掀起了一股叫做蘇釋晨的風暴。
而這場風暴最高興的是三家,其一自然是蘇釋晨他自己。
其二德雲出版社,悟空傳銷量那叫一個火爆,而且還是買斷,也就是說賺到的錢都是出版社吞了,一點也不用分給蘇釋晨,這怎麼可能不高興。
最後是陽城日報,《福爾摩斯探案集》的關注度大大的提升了,今天釋出的短篇《藍寶石案》也受到了好評,已經有非常多的推理小說愛好者將目光停留在了陽城日報之上,每天短篇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人的口味了,因此陽城報社收到了數次推理愛好者的催稿,說是每天多多連載,《福爾摩斯探案集》的魅力已經初露頭角。
這樣的再發表兩個短篇累積人氣,就可以刊登中篇,蘇釋晨他與陽城日報都是如此計劃的,不過一篇文章,卻忽然打亂了這個計劃。
《天才作家的推理小說,根本不成氣候!》……
PS:顯示屏差不多快修好了(他說的是三四天,今天已經是第二天了),最遲後天恢復三更,網咖鍵盤就是不舒服,下午六七點的樣子應該還可以碼完一章。
另外覺得本書開可以入眼的同學收藏一下吧,有推薦票的投給小貓,小貓一定會盡全力更新,讓大家看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