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之後,《洛杉磯時報》宣佈。蘇釋晨的新將會在其報刊之上連載。
推理、奇幻……無論是哪種型別的從蘇釋晨手上寫出來都是非常受期待的,更有甚者拿出了蘇釋晨在華夏的戰績:無論是寫什麼文章只要是蘇釋晨的文章刊登在報刊之上,銷售量至少會上升百分之三十以上,這就是傳說之中的“蘇釋晨效應”。
當然在米國肯定還是沒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的,可是由於《福爾摩斯探案集》和《冰封王座》的鮮明例子在前,有吸引力也是正常。
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蘇釋晨在《洛杉磯時報》上連載的並不是奇幻。更加不是推理,而是一篇叫做《麥田守望者》的校園。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的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呢。就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就是蘇釋晨連載的文章《麥田守望者》的介紹,雖然沒有看內容,不過光看簡介都感到非常奇怪,麥田、懸崖這反覆出現的兩處地方好像代表著什麼。
這部在米國引起了絕大的轟動,之中的主角霍爾頓,完全就是一個反英雄的角色。不喜歡學習,叛逆。滿口的髒話,討厭學校,討厭同學甚至可以說是討厭一切東西。
“這都寫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感覺一點情節都沒有。”“這到底是不是蘇寫的,我深表懷疑。”“不會是《洛杉磯時報》騙人的吧。”開始就是這樣的評論。
可是隨著發表的字數越來越多,討論也就慢慢地改變了,變成了分析《麥田守望者》到底是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而在這個故事又是為了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不少人看完之後也都明白了,《麥田守望者》之中的主角是以湯姆為模板所寫的,難怪會寫這樣一部。
經過一個月的連載,終於完結了。這部從趣味上來說拍馬也比不上福爾摩斯和《冰封王座》,可是在意義上卻令人非常地震撼。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如果按照以上的這個標準,如果那就是成熟的話,那麼霍爾頓是拒絕長大的。他的思維非常不成熟,可是這就是很多學生的思想,可能這就是湯姆的思想,感覺沒有任何人可以理解自己。
很多的教育專家都跳出來對這篇進行評價,爭議非常得大。而學生們卻對這本書的代入感非常的強,這件事情甚至演變為了一場整個歐美的教育討論。
其實爭議大才是好事,因為只有爭議才能產生出話題,就好像蘇釋晨時隔幾個月再次成為了整個米國乃至是整個歐美的話題性人物。可也就在這個時候蘇釋晨並沒有乘勝追擊,反而釋出了一個訊息——
【我已經迫不及待了,《第二世界》系列,這個系列之中我會摻雜軍事、音樂、宗教、醫學、科技、數學、心理學等等元素,希望寫出一部讓我滿意的作品來。我會用十年的時間來打造這部作品。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可是這部作品卻值得用這個時間來打造,各位讀者敬請期待吧。】
此言一出,教育談論還是王子墨等等這些問題全部都被壓了下去,整個世界都震動了。
米國:“原本以為蘇在星雲獎之上所說的是開玩笑的,可是沒有想到這是真的!不過上帝啊,我寧願他這是在開玩笑。”
英國:“軍事、音樂、宗教、醫學、科技、心理學這等等領域只要寫好其中一點就可以成為經典了,我從沒見過可以糅合如此多東西的。為什麼蘇不安安心心地寫推理?就好像《福爾摩斯探案集》那樣。”
島國:“這真的是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訊息了。”
華夏:“蘇大又坑了,每每就要到巔峰的時候蘇釋晨都會玩這一招,就好像五年前原本也是大熱的階段,可是依舊毫不猶疑地修養三年,而現在又是十年。”
“我好奇的是按照蘇大的這種寫作速度,一年五六本書的速度,是什麼樣的書才要寫十年?”
“沒看見那麼多方面?宗教寫一年、軍事寫一年……就這樣一年一年的,十年也差不多。”
各種各樣的評論,反應都不太一樣,可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非常想知道蘇釋晨用十年時間寫的書到底是什麼書?
《紅樓夢》曹雪芹寫了三十年,可是那是古代,與現代是有時代差異的。雖說十年磨一劍,可是現代有多少作者用十年來刻畫一部的?
更何況蘇釋晨原本就是以速度見長。
十年……
《第二世界系列》……
ps:後記還有完本感言在後面,想看(第二世界釋出的情況,等後記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