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霞光,伴隨著最後的一絲餘暉,終究還是消散在了地平線上。
繼而繁星璀璨的夜色,便也再度的覆蓋了整個帝都。
而就在這樣婉約的夜空之下,皇城午門外的遼闊廣場之上,卻是已經聚集了無數的人影,以及來自各方勢力的無數眼線。
如果說先前皇帝意志的大肆流傳,還有人不太明白其中的關鍵。
那麼隨著眼前的這場萬人盛會,就這樣迅疾而突兀的興起於帝國首都之中,並頃刻便到達了事件的高 潮。
如今無論是誰,也都能清晰的察覺到:
整件事情背後……名為“帝國皇帝”的那一抹推力!
既然整件事情本身,本就乃是帝國皇帝自己一手促成,那麼位於帝國首都中的種種勢力,自然也必須做出相關的反應。
畢竟比起聯邦的政治體制來說,龍拓帝國的核心政治權力,無疑也要更加的集中並且穩固。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也根本就不用去思考,究竟怎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行為。
因為只要是符合帝君需要的行為,便一定不會有本質性的錯誤。
並且如今看來,無論身為帝國皇帝的那名絕對主宰者,他內心究竟如何看待公主蘇潼的這番婚禮。
但至少這件事情本身,的確和“奪嫡”之事並無相關。
所以更多不敢於隨意表態的帝國勢力們,卻也紛紛在眼前的這場盛會中,都想要撈得自己的那一份功勞。
城防司將領背後的大皇子派系,已經悄然對城防司下達了密令,令城防司準備好去維持祭龍潭前的秩序。
太學太常為首的二皇子集團,已經早早的準備好了精緻的紙張,以供“萬民請願”的每一名請願者們,都能迅速的將意見給表達並匯總。
而諸如將門秦氏、皇商楊氏、文官世家趙氏,那諸多的大型世族,更是紛紛以不同的面貌,同時參與進了這間事情之中。
一時之間,整個龍拓帝都都因為同一事件而運作了起來。
所以哪怕這場“萬民請願”本身,乃是如此的突兀又倉促,但在舉城之力的加持之下,其過程竟是比預想中更加的順暢。
……
按照萬民請願的傳統,人們往往是需要透過一定的實物寄託,以此來表達出自己的意志堅決,也展現出這份意志的遼闊。
在文武官僚體系的支援下,無論是本就明白此事真相的牽動者,還是從眾參與到其中的普通居民。
所有的人,都能夠迅速又便捷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廣場上的每一名請願參與者,都能夠在太學所組織起的太學生那裡,領到用來請願的天聽便條,同時也拿到一枚小小的蓮花浮燈。
用來上達天聽的便條,自然是用來書寫所謂的“民願”,並且最終匯總成為明日早朝中的一篇優美奏章。
而那一枚小小的蓮燈,則將由請願者本人,將其點燃並放置於祭龍潭中。
祭龍潭乃是一汪活潭,其前後都連線著環衛皇城的護城河。
所以放入祭龍潭中的蓮花浮燈,自然也能夠順著和祭龍潭相連的護城河水,一直流向帝都之外的真正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