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目已經過半。
現場時而響起一陣叫好聲。
戲曲除了唱,還有表演,那些武生各種高難度打鬥,也讓大家瞭解到戲曲精彩的另一面。
“難怪,娛樂圈那幾個有戲曲功底的演員,拍的打戲都被大家說好,這武器玩得真漂亮!”
“多請幾個戲曲演員,武俠劇還會這麼難看?”
“哈哈,現在那些電視劇叫武俠?也配叫打戲?”
“我特麼往地上撒把米,雞都比那些流量明星打得精彩。”
“確實,現在的武俠劇只會慢動作,只會擺造型,看得我腦殼疼。”
看到臺上那些武生耍兵器。
彈幕的話題瞬間轉到現在的武俠劇上面。
武俠一直是聯邦獨有的文化。
曾經各種經典武俠劇,甚至讓其他帝國的人都痴迷。
但是現在的影視區,流量橫行,只要有流量不管會不會拍戲,劇組都會讓他們拍。
而這些流量演員大多都不能吃苦,更別說做什麼危險的打鬥動作,打戲基本上都是慢動作加擺造型,剩下的交給後期。
而且不止演員擺爛,劇本也在擺爛。
同樣,普通觀眾也擺爛,你拍得爛我不看就行了。
劇組自然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們不在乎,因為有流量粉買單就行,那些只看他們哥哥姐姐的流量粉,根本不會關注劇情,只要能看到人就行了。
這也是為什麼,芒果臺最後選擇了《流光》的原因,因為有張雲這個頂流在,還有其他配角也都是當紅流量,絕對不會虧本。
而甄嬛傳的演員,都是老戲骨和新人,雖然有秦嵐這個最大的流量加持,但秦嵐不是演員,大家聽歌可以去音樂平臺,電視劇最主要的還是看演員。
所以秦嵐對劇的關注度是有加持,但是對觀看量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電視劇和電影不同,電影就一場,而電視劇的播放週期往往一個月以上,成績是看整體成績,經過這些考量,芒果臺才選擇了《流光》。
而甄嬛傳在秦嵐執意之下,也透過大家最不看好的網劇方式播出。
就在大家討論得非常熱鬧的時候。
舞臺上的節目已經結束。
接下來就是李燕珍她們的《他鄉遇故知》。
雖然這算是非常經典的戲曲故事,但是許多年輕人都沒有聽過,再加上大家都知道,這出戏唱完就有秦嵐的新歌。
李燕珍在舞臺上,扮演故事中的女主,在喜堂上唱著《他鄉遇故知》。
一時間不管是現場的觀眾,還是直播間的觀眾,都看得津津有味。
這次節目的安排,將《探窗》這首歌曲加入戲曲表演中。
先表演的自然是戲曲。
這出戏剛開始,是演兩小孩青梅竹馬的故事。
女孩家裡是唱戲的,而男孩家裡雖窮,但是父母有點文化,再加上他從小立志考取功名,經常挑燈夜讀。
他們一起玩耍,一起長大。
男孩看書寫字的時候,她就在一旁研墨,靜靜的看著他,不敢打擾分毫。
到了十幾歲兩人都是懵懂的年紀,又是青梅竹馬,互生情愫。
“紅豆代表著相思,手串你好好留著,等我考取功名,就回來娶你。”
女孩喜歡紅豆,男孩就採集紅豆給她做了一個紅豆手串。
“母親說嫁人的時候,會有彩禮,平時我要做活,手串有些礙事,到時候你給我一根紅豆做成簪子可好?”女孩羞紅著臉,扭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