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轉眼呂布長到了八歲,身材魁梧雄壯,個頭已經與焦父相差無幾。
換算為後世的身高和體型,大概就和鵝城師爺馬邦德那個八歲的兒子差不多。
焦莊所有村民都震驚的看著呂布在他們眼皮子底下,一點點變得這麼大,從一開始的驚奇,到後來的見怪不怪。
這幾年間,呂布感覺到絕世武力正在一點點的載入到自己這具不算幼小的身體上,雙臂已有千斤之力,刀槍劍戟無所不會,弓箭在手,例無虛發。
於是,在別的八歲小孩還流著鼻涕到處遛鳥的時候,他已經可以扛著鋼叉下海打漁,上山打獵,甚至還獨自一人打退了一群盜賊的襲擊。
這讓他名聲大噪,身邊常常圍繞著一群年輕人,儼然成了周圍十里八鄉的孩子王。
這幾年間,焦家村“神童阿布”之名,也早已傳遍四里八鄉,人盡皆知。
此時已是光和六年(183年),那場席捲天下的百萬黃巾起義,正在醞釀之中。
不過,焦莊地處淮南,距中原較遠,即使黃巾亂世,也禍亂不到這裡。
唯一需要擔憂的是盜匪橫行。
因為焦父依舊在廬江府裡做小吏。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就會死於任上,卒於剿匪途中。
為了挽留父親的命運,也為了打出自己的名聲,擁有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八歲的呂布(焦仲卿)單槍匹馬,把方圓百里內,盤踞在治父山、牛王寨、岱鰲山、二鼓峰、東顧山、黃山寨等處的山匪強盜全部橫掃了一遍,並將三千多匪徒整合在一起,以東顧山為大本營,自己當上了山大王。
而後,呂布命人將東顧山打造成了一個氣派無比的山寨,派人將居住在舒縣城郊的蔡邕給請了過來,讓他教眾山賊讀書識字。
如果不是有把刀架在女兒的脖頸上,蔡邕打死都不會來這個地方。
他認為自己去教一群山匪讀書識字特別掉價,傳出去之後會令世人恥笑一輩子。
但來到山寨之後,蔡邕震驚了。
只見十里方圓的山寨宛如巧奪天工,氣派萬千的坐落在東顧山下的平地上。
山寨門口豎起了一根高高的旗杆,上掛一面杏黃大旗,旗子正面赫然寫著四個大字“義薄雲天”;背面也寫著四個大字“保境安民”,
再看山寨周圍,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與碧池相間、桑竹與山寨輝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種作的農夫,打漁的漁夫,砍柴的樵夫,往來不絕,怡然自得。
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滿足的笑容。
蔡大儒愕然看著眼前的景象,久久無語。
這是土匪窩?
如果這裡是土匪窩,那大漢最安寧祥和的府城豈不是連土匪窩都不如!
這場面著實把蔡大儒給雷得不輕,懷疑自己來到了某個繁華的村落,而不是廬江人聞之色變的土匪窩。
看著被治理的井井有條的山寨,蔡邕對這個山寨的寨主產生了濃烈興趣,不由得想要立即見到這個叫做阿布的土匪頭子,看看此人究竟有何德何能,能把一個幾千人的土匪窩打理的如此井井有條,遵紀守法。
可當他來到山寨內,見到這位傳說中蕩平了周邊所有山匪的寨主阿布時,不由得一愣。
沒想到對方面嫩的像個孩子。
塊頭雖大,看上去最多十七八歲。
甚至有可能只有十六歲。
蔡邕一瞬間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現在十幾歲的孩子,都這麼能幹了嗎?這讓他這個五十歲的老頭子情何以堪啊?
“陳留蔡邕,見過小寨主。”
呂布光著膀子,手裡提著一個八百斤重的石鎖,正左手倒右手,一邊鍛鍊臂力,一邊彰顯武力,以達到威懾三千部眾唯命是從的目的,聞言隨手將石鎖一丟,便推金山倒玉柱,拜見大儒。
“嶽…老師在上,請受小徒一拜。”
蔡邕瞅著一身爆炸肌肉的呂布,默默感受著石鎖砸在地面上所產生的劇烈震感,拒絕的話到了喉嚨口,最終卻是和顏悅色說道:“徒兒免禮,快快請起。”
呂布起身,目光掠過蔡邕,與躲在他身後的小女孩蔡琰對上了視線。
他微微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只是蔡琰有點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