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設立總督的直接原因,是為了應對新納入版圖的地域時常遭遇的反叛。
軍政財三位一體之下,駐軍將領不僅可以快速出擊擊潰叛軍、保護百姓的財產,還可不受制於其他官員獨立行動。
這樣的方式最明顯的優點就是效率高,缺點也同樣明顯,時間久了容易使官員擁兵自重,且積餵過甚令將士和當地百姓只知總督,不知朝廷。
而總督限任三年也正是為了應對這一弊端,在劉鴻漸看來三年時間足可以讓新納入版圖的疆土太平下來。
如果不能做到,那隻能證明這個總督不合格,那麼也需要撤換下來讓有才能的人去幹。
比較幸運的是,凡是劉鴻漸推薦的總督諸如東北總督馮敦厚、內蒙總督巴巴喇、朝鮮總督曲建宏、北海總督王元霸乾的都挺不錯。
各地一片承平,鮮有叛亂髮生,而且這些大老粗們每年居然還都能上繳不少稅收給國庫,這也是三年以來朝廷的鍵盤俠沒有對各地總督下手的原因。
但設定總督畢竟不是常態,既然三省的百姓已經逐漸安穩太平,那麼軍、政、財三位一體的模式就得打破,否則早晚會出事。
劉鴻漸建議是撤銷三省的總督編制,原東北行省總督馮敦厚與原朝鮮行省總督曲建宏對調,馮敦厚赴朝鮮行省任總兵,曲建宏赴東北任總兵。
並且總兵不再管理轄區的政務和財務,而是交由朝廷指派的布政使司官員去幹,但布政使司無權干涉總兵軍務,且需負責當地總兵的軍餉和糧草。
在此之外將多餘的財政盈餘上繳國庫,並接收督察院以及東廠的監督。
而原盟古行省總督巴巴喇則調往外盟任總兵,又撤銷原九邊之宣府鎮總兵一職,遠宣府鎮總兵魏鵬鴻趕赴內蒙行省任總兵。
新設西羅行省總督,總督為原盟古行省副將蘇克圖。
撤銷九邊之一的固原鎮總兵,原固原鎮總兵劉文攜三萬邊軍向西北遷至西羅行省,受西羅行省總督蘇克圖節制。
撤銷原九邊之一太原鎮總兵,遠太原鎮總兵向雄攜所部三萬邊軍向西北趕赴中羅行省任總兵,並受西羅總督節制。
東羅行省由於四處皆無敵人且荒無人煙,暫不設總督。
大明將內蒙以及外蒙、羅剎納入版圖後,大明的北方不再有任何敵人,是以原來被朝廷倚為防線的九邊地位逐年下降。
九邊到如今已經只餘大同、寧夏、甘肅三鎮。
於此同時軍械所必須繼續擴充,以儘快為大明各地邊軍的武器裝備更新換代。
劉鴻漸甚至給軍械下了死命令,督促軍械所務必在兩年之內完成全軍的火器大換裝。
即火槍兵全部換成栓動步槍,火炮營全部換成最先進的榴彈炮和迫擊炮,騎兵在現有戰刀、手榴彈的配置基礎上,必須每個騎手配備一把後裝短銃。
大換裝包括邊軍、禁衛軍、羽林軍和虎賁軍,目前大明各地軍隊數量總額包括陸軍和海軍在內,為一百四十六萬餘人。
朱慈烺本來還想擴軍但被劉鴻漸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