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皇上勿需著急,臣心間已有計策,您只管看著便是。”劉鴻漸想了一下道。
之所以沒有將這計策說給朱慈烺聽,是因為他這計策跟沒有計策沒什麼差別,一個字——守。
北洋水師不是沒有與荷蘭國一戰之力,但北洋水師的底子還是太薄,只南洋一途便損毀不少戰船,餘者也大都返廠維修。
之所以守,是因為既然已經暫時放棄南洋,就沒有必要再逞一時之爽,荷蘭國敢不遠萬里來征伐大明,那便得做好漫長戰線的補給。
北洋水師或許在南洋捉襟見肘,但在大明海域,配合緊要關口修築的眾多炮臺,劉鴻漸有把握讓威廉二世把腸子悔青。
第一批三十艘鐵甲戰艦已經交付給南洋水師,以天津、龍江兩處寶船廠的建造速度,半年後南洋水師便可恢復鄭家水師巔峰時期的一半戰力。
自皇宮回來後,劉鴻漸再次召見了阿拉貢,並給阿拉貢列出了大致的計劃。
大明支援的武器足夠裝備兩千人計程車兵,但印加皇室族裔人數實在是太少了,正因為實力不濟,反而更應該韜光養晦,在大明艦隊出發前不可顯露於弗朗機面前。
任務還是有的,在加緊訓練的同時,要蒐集南墨利加大小弗朗機以及荷蘭國的一切情報,包括但不限於港口、軍備、艦船、各城防衛力量。
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皇室部落必須繼續為大明收集橡膠樹乳膠以及種子,西山商合會定期派船隊過去貿易,順便給印加人帶去必要的補給。
他們部落所居住的叢林中遍佈著橡膠樹,這個條件對於他們的族人來說根本不算條件,雖然阿拉貢不清楚大明王爺收集那黏糊糊的乳膠做什麼,但對於大明為印加人所做的一切,他全都看在眼裡。
他空手而來,回去時卻帶著滿載著糧食、武器的船隊,甚至部落勇士夢寐以求的戰馬……
半個月後,天津大沽港。
正是深秋時節,秋風瑟瑟西山商合船隊整裝待發,劉鴻漸背手站在碼頭上,阿拉貢則跟在劉鴻漸身後。
“多餘的話本王也不說了,你是明白人,到得那邊後務必保護好你們的族人。
且記住,等待雖然煎熬,但不是壞事,印加人曾有過輝煌的文明,作為後人,你們的擔子很重,不可急於一時。”劉鴻漸意味深長的道。
對於這個跟自己年紀相仿的印加人,劉鴻漸心中有種沒來由的憐憫,他想起兩百年後,華夏民族也一樣遭受著歐羅巴人的奴役和壓迫,看到印加人,就好像看到了華夏的近代史。
阿拉貢是個十分勤學而刻苦的人,這一點從他僅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可以使用簡單的大明語交流就可以看出。
這一段時間諸葛鐵牛也一直向他彙報著阿拉貢的行蹤,阿拉貢逛的最多的便是京城內的書鋪,買的最多的也是市面上各類書籍,從儒學典籍到天工開物、從數術幾何到唐詩宋詞足足裝了好幾箱子。
劉鴻漸並沒有阻止印加人將這些東西帶回去,相反還推薦給阿拉貢幾本他認為比較優秀的書,像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當然,看懂看不懂就不關他的事了。
華夏民族就是這樣,在文化上,向所有外來人敞開自己的大門,得其精髓者被其同化。
當然,劉鴻漸之所以放心,還是因為如今大明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全都在軍械所內,而市面上能買得到的都是大眾化的科普讀物異或。
劉鴻漸說完忽聽身後傳來異響,卻是阿拉貢帶領七八個族人跪在了他的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