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拂曉。
太陽還未升起,群山之間雲霧繚繞,籠罩著山間小城石柱。
秦翼明三兄弟一夜未眠,他們在三邊城牆來回巡視,作最後的佈防。
年紀最小的伏波將軍馬萬年也脫去了一身布衣,穿上了他的父親馬祥麟給他留下的銀甲。
四邊城牆上的土家士兵們,或蹲或坐吃著伙伕送上城牆的飯糰,今日的飯糰不限量,因為這或許是白桿兵們享受的最後一個朝陽,也是最後一頓飽飯。
土家白桿兵,以持白杆長矛為名,這支部隊的前身乃是秦良玉為助夫君馬千乘守衛石柱,徵召土家民壯親自訓練而成。
就連這些士兵的兵器——白杆長矛也是秦良玉一手打造。
以結實的白蠟樹樹幹作為槍體,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
必要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連,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山地作戰。
當年秦家兄妹四人就是靠著這支白桿兵,平播、平奢、援遼、勤王、抗清、剿匪,立下赫赫戰功。
土家民壯悍不畏死,白桿兵全盛之時,有士兵三萬,渾河戰役,秦氏兄弟率白桿兵血戰八旗兵,斬殺全盛時期的女真八旗精兵八千餘。
三十年過去了,白桿兵戰死一批,徵召一批,朝廷無銀,秦良玉散盡家資以資戰,饒是如此,幾經戰亂,白桿兵如今全部兵力,只剩城牆上個個帶傷的兩千人。
如果石柱失守,他們,將是最後的白桿兵。
所有士兵都知道今日他們將面臨什麼,是以所有士兵皆是默默的吃著手裡的飯糰,並不作聲。
秦家兄弟三人各自站在城牆上向下瞭望,也是不發一言。
這就是白桿兵的風格,他們不需要什麼豪言壯語,身後就是他們的族人,任務只有一個,守住石柱,哪怕是用生命來換。
沉默在牆頭上蔓延,不多時一縷霞光自東山之上灑下,照在秦氏三兄弟的盔甲上、照在白桿兵的臉上。
城下不遠處,賊軍勢動。
“將軍,賊軍距離本城已不足三百步!”一個瞭望手站於箭樓之上稟報。
“所有將士,準備迎敵!”秦翼明大喊。
白桿兵們迅速起身從身邊取過白杆長矛,矛鉤朝下,從垛口伸出,幾乎四面城牆皆是同時下了命令。
大西軍負責攻城的乃是大西四將軍之一、信候艾能奇。
其實此番攻略石柱他並未得到張獻忠的軍令,而是因為私怨。
一年前,他的胞弟艾能行死於石柱城下。
半年前,他的兒子艾承業也死於石柱城下。
如今,他艾家到了此時竟然是絕了後。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艾能奇一直等待著機會,直到五日前。
大西與大順不同,大順起碼還算有點政權的樣子,將領沒有軍令不敢胡來。
而大西則更像是一個老流氓帶著一夥兒強盜過家家,張獻忠的四大將軍皆是他收的乾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