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監軍高起潛只是為了立威,劉鴻漸要讓山海關的所有將士、百姓、商賈們都知道,山海關已不在是原來的山海關。
邊軍不需要作威作福驕奢淫逸的監軍,邊軍軍民的忠誠也不需要一個騎在百姓身上耀武揚威的太監來判定。
至於抄家這等小事,劉鴻漸已經失去當時的新鮮勁兒,現在手下一票小弟,也沒有必要事必躬親,隨手招來閻應元,著他領兵三百去高府。
而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辦。
劉鴻漸命副總兵王元霸領五千鐵騎營中待命,又徵集了關內所有的馬車、拖車,以及所有能拉東西的馬騾。
昨日斬殺的韃子屍首還堆放在山海關外,他要用這些屍首警告野心勃勃的建奴,大明已然覺醒,再不是幾十年來他們隨意踐踏的弱國!
車轔轔馬蕭蕭,大隊人馬經過前所城時,在前所城守衛的參將向雄還以為總兵大人要向高臺堡發起進攻,遂領兵來助威。
八千步騎護持著長長的車隊直奔高臺堡而去,在距離高臺堡一里多的地方,劉鴻漸抬手示意車隊停下。
劉鴻漸命令兵士把建奴的屍首一排排整齊的排列,層層疊疊往上羅列,到得屍山頂部,又豎一木杆兒,杆兒上掛一懸帆,上面書雲:犯大明者,雖遠必誅!八個大字。
然後又在屍山前面栽了一排杆兒,把斬殺的建奴十八將的頭顱懸掛其上。
聚屍成塔,是為京觀。
直忙活了一個時辰,全部由滿蒙韃子組成的京觀才佈置完畢,六千多具建奴屍體堆積成金字塔般的京觀蔚為壯觀,足足有二十米高。
京觀就在高臺堡漢奸兵的眼皮子底下建造,一開始守衛高臺堡的漢軍參將鮑承先還以為明軍來襲,嚇的他趕緊派人去寧遠求援。
高臺堡只有五千步卒守軍,明軍又在城上火炮的射程之外,鮑承先急忙著急將士上城牆備戰,可忙活了半天,發現明軍絲毫沒有進攻的勢頭。
不僅如此,還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幹起了建築活兒。
“屍體!他們馬車上全是屍體,有小辮兒,是咱們滿清主子家的騎兵!”有眼裡好的兵士大呼。
京觀即成,高臺堡上的兵士氣息為之一滯。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數千明軍在劉鴻漸的指揮下齊齊的吶喊,聲震邊關!
之後劉鴻漸便帶著兵士返回山海關,只留下高臺堡上鴉雀無聲的漢奸軍。
這是示威!大明向滿清軍鎮的示威!
悔不當初!高臺堡上鮑承先手扶城垛閉著眼睛暗道,大明始終是被他們所仰望的,一座山海關便可阻攔滿清數十載,現在邊軍士氣正盛,滿清,還有機會嗎?
山海關鎮中央也樹立著一根長杆,杆上正掛著監軍高起潛的屍首,高起潛的雙目被扣去,臉頰上由雙瞳流出的血跡已然風乾。
長杆下站立著兩名守衛的兵士,其中一人手中拿著一檄佈告,上面書寫著高起潛的累累罪狀。
屍首周圍圍滿了山海關的百姓,男男女女,有老有少,都對著高起潛的屍首指指點點。
甚至有健婦對著身邊半大的孩子講著什麼,孩子年約十二三,不僅沒有絲毫恐懼,反而握緊了小拳頭,邊關民風彪悍可見一斑。
“讓一讓,都讓開,總兵大人來了!”外圍的兵士撥開人群,給劉鴻漸擠出一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