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企業初創,高速發展期,該用的人才就要用啊!哪能因為一些還沒發生的十幾年後的事情就怕這怕那的?他也有自信能駕馭得了許江!
回港島就很順了,直接走綠色通道,20分鐘就已經坐進了專門等他的車上。
車上,葉東昇也在回想今天遭遇的各種事情和發現的問題。
首先是加急單這個業務,明天就可以新增進業務選項中了,保證當天送到,價格就和剛剛送的那單一樣,翻倍。
不過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即下單的時間必須在下午17點之前,不然趕不上最後一趟運貨車,也配送不了。
當然,你要是願意加個幾千上萬的,專人給你配送過去也可以,但是應該沒傻子花這錢,人家不如自己過關送了。
第二,拓展大陸往港島寄送快遞的新業務。
這塊就是兩方面的工作,京海那邊招收兩個文員,按照港島這邊培訓做收件業務就行,而港島這邊則是需要招收幾個快遞員進行配送。
不過港島這邊收入水平遠高於京海,所以到時候可能還要再給這些快遞員一定的底薪才行,而且現在他也拿不準大陸發港島的業務量會有多少,該招幾個人為好,先招5個?
第三就是之前阿強過關的問題。回去後必須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問題,讓這些人更加專業化,以職業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心理素質不過關的就別想著再做送貨員了。
第四則是一個隱患。葉東昇今天發現一個問題,他對於每個快遞員的分割槽好像並不公平。
之前他對每個快遞員分割槽的時候,是大致按照區域的面積和地形來劃分的,卻並未仔細考量這個區域有多少家工廠。
也許有的片區工廠集中一些,甚至包含一些業務量高的大工廠,負責該片區的快遞員一天就能有幾十個快遞,而有的快遞員可能一大片地方但是工廠稀少,導致一整天快遞數量只有個位數。
這就導致了今天的一個現象,比如張偉民第一批就分到了6個快遞,而有兩個快遞員當時一個都沒有。甚至其中有一個一整天都沒分到快遞!
如果長此以往,這種快遞員業務量的差別會導致收入差距懸殊,矛盾就會誕生。
對於東風快遞來說,這也不是高效的分配方式,等到快遞單量上去了,很可能張偉民奔波一整天都完不成自己當天的配送單,而另外一個快遞員卻空閒了大半天。
哪怕是到了新世紀的大快遞公司,在沒有大資料配送系統之前,也會存在這種不同快遞員業務分配不公的問題。同樣是快遞員,兩個不同區域的收入能差5倍以上。一個月入過萬,一個卻不到2000,區別就在於前者跟店長關係好,店長給他分的地段好!
當然,現在僅僅一天的時間,可能還不能完全反映這個問題。所以葉東昇打算先觀察一週或者半個月,到時候根據情況再來重新調整區域的劃分。
他也不能保證完全公平,只能儘可能保證每個區域不會差太多。最開始的這個公平原則還是要立好,不能創業初期就歪了,那之後公司的風氣就會出問題。
車子一路行駛了50分鐘,葉東昇則是在腦海中不斷反思和總結,公司初創,問題多多,必須一個一個解決好,才能讓東風快遞走得又快又穩!
等回到港島店,已經到了夜裡9點半了。此時的砵蘭街正是最熱鬧的時候,有馬伕帶著花枝招展的小姐攬客,不少老色批也在各個桑拿店進進出出。
不過這些都和東風快遞無關,葉東昇一進店就迫不及待問道:
“下午5點後又收了多少單快遞?”
“116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