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森的興趣愛好不多,讀書,看電影,看今日頭條,開車,睡懶覺。抽菸喝酒打牌他也想學,不過學的不好,後來就放棄了,不喜歡的事情很難勉強自己。
很多人學開車是先易後難,韓森是先難後易。從宜昌城區到陸琴兒家(三峽大壩附近的村子的路就是韓森的進階之路。
等韓森基本掌握了開車技巧之後,他跟陸琴兒也分手了。世事就是這麼的諷刺,等一件事慢慢好起來的時候,其他事又漸漸的惡化了。
第一次去的時候韓森就犯了不少錯誤,在三峽高速上他是逢彎就剎車,其實高速上的很多彎只要不是極速駕駛,調整下方向盤就能透過了。
陸琴兒的家在蜿蜒曲折的大山之中,韓森對車距控制不好,都是讓陸琴兒在邊上看路間距的,整個人異常緊張。
就是因為開車,韓森跟陸琴兒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剛開始韓森需要陸琴兒幫忙確認間距,後來稍微熟悉了一點後,陸琴兒還在細緻的幫韓森確認很多事,這讓韓森覺得很煩。
剛開了一個禮拜,陸琴兒的閨蜜透過陸琴兒讓韓森開車送她去機場,韓森沒把握就直接拒絕了。
有次在小區韓森停好車後,因為陸琴兒坐在後排,就讓陸琴兒在左側下車,因為右側快貼牆了,陸琴兒沒多想還是從右側貼身下車了。
這讓韓森勃然不怒,忍不住吼了陸琴兒,陸琴兒躲在被窩裡哭了,韓森也知道自己不對,脾氣太急了,不停地給陸琴兒賠禮道歉。
不過有些傷痕是無法彌補的,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韓森沒想到有了車反而要適應更多新的問題,還不如當初兩人步行逛夜市,搭公交,坐計程車來的簡單。
韓森3月份買的車,7月份陸琴兒就決定去溫州打工了。
韓森甚至想過,如果不買車,會不會陸琴兒離開他的時間還推遲幾個月。
不過起碼告訴韓森一個事實,有車有房並不能留住心儀的女孩,相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走心的本質。
韓森承認買了車後,總想練好車技,去陸琴兒家就更加方便了,忽略了陸琴兒的感受,讓兩人本就脆弱不堪的關係直接走向了終結。
2015年12月韓森在一家醫院門口被人開門把車身颳了一條長長的印記,車燈邊角也破了。
不過韓森手機沒電了,用對方的手機打了122,在等待交警的時候,韓森跟對方商量,自己想回家拿下充電器,對方說你就在附近買一個充電器吧。
韓森說,我家就在附近,很快就能回來。車就放這裡,我馬上過來。
等到韓森拿充電器回來,對方的車已經開走了,於是韓森在車上邊充電邊打電話,交警說對方已經撤銷了報案。
韓森急了,又給保險打電話,保險說,對方開門是全責。
韓森透過交警提供的手機號碼聯絡上了對方,對方說,要不我們自行修理吧。
韓森說,我這邊車損比較嚴重,還是走保險流程吧。對方說,你剛才沒有鳴笛示意,也存在一定的責任。
韓森說,我已經問過保險了,開車門全責。對方說,我正在吃飯,我過一會再聯絡你吧。
韓森說,也行我有行車記錄儀,過會發給你。過了5分鐘,韓森接到對方的電話,希望判個同等責任。
韓森說,也行,我只想盡快解決。只要我的車損有保險理賠就行。於是兩人到交警大隊認定了責任找保險進行了理賠。
由於是韓森第一次處理車損,所以全程都是手忙腳亂的,他只希望儘快把自己的車修好。
他沒後悔答應對方的同等責任,因為車上是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在開車門,所以很難注意的特別仔細,也情有可原。
不過車主全程並沒有對韓森說一句稍微安慰性的話語,彷彿生怕說了句好話就露怯了,讓對方抓住把柄了。
這讓韓森心裡還是挺不舒服的,自己讓步了,對方卻覺得理所當然。
韓森很理解這種現象,像他這種人在當下是被當做傻子看待的,其他人都是利用一切合理的規則來幫自己爭取利益的,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不過只是少了些良心和厚道。
冷漠的精英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就連韓森自己某個時刻也會成了這種人。
直到2017年9月韓森心中的塊壘才消除,因為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了他身上。
韓森本來要帶林柔兒去買衣服的,順路帶盧雨和韓語晴到CBD。
韓森把車停在CBD中央大街,周圍行人特別多,車流量也大,盧雨從後排開車門的時候因為抱著孫女韓語晴沒能注意後方來車,一輛摩托車差點撞上來,韓森嚇出了一身冷汗。
連連給對方道歉,對方的細心幫助了兩家人。
韓森直接聯想到了2015年那次被人開車門刮到的情形,簡直一模一樣。
如果當時韓森用一種得理不饒人的態度處理事情,難保這次韓森遇到的不會是對方對他的不依不饒。
真的應了那句話,人做的每件事都是為自己做的,就算起初看起來是為對方做的,到頭來,轉了一大圈還是自己落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