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森的奶奶陳芝是個性格剛強的女人,育有7子女。
韓森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留守兒童,父母一直在宜昌做生意,韓森三兄妹從讀小學起就由奶奶照顧,一直到高中。
因為年紀小,韓森總是會誤解很多大人的話,比如盧雨說陳芝照顧孫子不夠細心,總是愛打牌。
就被韓森誤讀為奶奶是個壞人。十歲的小屁孩就學會了搞對抗,在內心深處將陳芝劃為敵對勢力。
長大後,韓森覺得奶奶每個月拿著幾百塊錢生活費照顧著韓森三兄妹,閒暇之餘打打麻將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農村生活娛樂活動是極少的,除了打打牌,看看電視,嘮嘮嗑,還真找不出像樣的娛樂專案。
韓森在讀初三的時候,租住在離學校較勁的一處民房。
開始陳芝陪讀照顧了一陣子,後來韓森嫌陳芝睡覺老打呼嚕,提出不想讓奶奶照顧,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總是特別的敏感,看誰都彆扭,更何況是平時就看不慣的奶奶。
於是韓坤只好回來照顧兒子。2011年的時候韓坤曾將陳芝接來宜昌,不過陳芝只住了1個月就回老家了。
韓森一家都在外面忙,她一個人在家裡也無聊。出去單獨行動又擔心她走丟了。
於是韓森父親韓坤的這次盡孝行為就倉促的結束了。
長大後韓森總是會想起自己對奶奶的傻傻的孩子氣,也許成長就是會不斷地犯傻吧。
而對於韓森那些幼稚的對抗,陳芝是從不記掛在心的。對於親情,韓森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體會。
韓森的農村生活簡單到只有吃飯,睡覺,長大。
陳芝的農村生活簡單到幹農活,照顧孩子,打麻將,看著兒子,孫子長大。
陳芝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了母親和奶奶的含義,她是根基,紮根於泥土,她是紐帶,承上啟下。
韓森小時候不懂事所以才會嫌自己的奶奶對自己沒有過多的關愛,其實在農村沒有那些個客套虛禮,每家都子女眾多,家境也比較貧窮,壓根沒時間玩現在那些親親抱抱。
現在韓森想起奶奶扯起嗓子大聲喊自己回家吃飯都會親切無比。
關愛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有的體會的到,有的不到一定年齡體會不到。
2018年陳芝去世了,韓森看著滿屋的宗親,深切的感受到了奶奶的偉大,繁衍生息真的是功德無量。
只有在至親長輩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才感到金錢的乏力和言語的蒼白。
最終長輩留下來的就是兒孫滿堂,歡聲笑語,自強不息。
2013年韓森父親韓坤去世的時候,韓森還無法參透這些,直到奶奶去世的時候,30歲的韓森才懂得了何為最珍貴的,以前韓森以為是有錢,現在韓森的想法改變了。
韓森的外婆餘英和陳芝是兩個型別的長輩,陳芝以剛強為本,餘英以關愛為本。
小時候韓森是很喜歡在外婆家玩的,因為外婆家開小賣部,可以免費吃到泡麵和蝦條等零食。
韓森經常和韓虎結伴去外婆家的行為讓陳芝很不高興。認為這是對自己變相的控訴,沒給他們好吃好喝的。
有次餘英村裡有好事者調侃韓森韓虎,你們天天來外婆家吃東西,快把外婆家吃空了。你們下次來帶點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