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丘最終選擇的是法術語言學。
之所以選擇這門學科,作為接下來三年生活的研究方向,倒不是因為非常熱愛,完全是馬丘認真思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有什麼優勢。
作為一個剛好滿足亞特蘭大學入學資格的人來說,他其實是相當差的,那麼擺在他面前的問題便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想做什麼。
他可聽說了,進入亞特蘭大學後,並不意味著就安全了。亞特蘭大學執行的是嚴進嚴出政策,因為目前剛剛創立沒多久,“嚴進”也許還有點水分,不過“嚴出”卻是真的在執行。
所以,如果在亞特蘭大學中,表現太差,很可能會被直接退學。
馬丘他絕對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樣一來,因為他本身的語言能力,把法術語言學當作研究方向,可能是最佳選擇。
就這樣,馬丘提交了自己的申請,然後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
……
在大學生活的一開始,馬丘最大的感覺,就是整個亞特蘭大學太空了。
是的,太空了。
大學的面積是極其曠闊的,光是住宿的石樓,就有七八棟,每一棟都經過精心設計,可以容納上千人。
不過一直到開學一個月後,這些石樓才有一小半住了人。
平時在白天還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人氣還算充足,一等到夜裡,校園就變得鬼氣森森起來,走到大學裡的小路上,陰風陣陣,宛如墓地。
這實在是大學中的人太少了,而大學又太大,就像是幾粒豆子撒在鍋裡,怎麼看都有些孤單。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在馬丘的記憶中,應該是過了兩個月,開始漸漸發生變化。
隨著天氣轉暖,冬季離去,春季到來,一群群陌生面孔的新學生,像是下過雨的蘑菇似的,從亞特蘭大學的各個角落,突然冒出來。
從對方的談話中,馬丘隱約瞭解到,這些都是透過大學新一次資格考試的人。新一次的資格考試,難度更高,不過參加的人數也更多,所以新入學的人並不比之前少。
這樣一來,大學終於變得有些正常起來,至少不會讓人在夜裡不敢在宿舍外遊逛。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又過了幾個月,更多的陌生面孔新學生,如同夏季裡的暴雨般,猛地降落而至,源源不斷擠進有些擁擠的宿舍,讓宿舍肉眼可見的變得人滿為患。
其實,不光是宿舍,圖書館、食堂、教室,任何地方都擠滿了人。
在一個炎熱的清晨,馬丘望了一眼食堂中、正在排隊的、長度令人絕望的隊伍後,有些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之前人少的好日子,應該是一去不復返了。
之後隨著時間流逝,現實一次次證明了馬丘的想法。
夏季的人數暴漲,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在夏季人數暴增後,幾乎每個月都會再重複一次這現象,哪怕進入秋季,溫度不斷下降,情況也沒有任何“改善”。
漸漸的,馬丘的觀念,從最開始“怎麼沒有人”,變成了“怎麼哪裡都是人”,整個人充滿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