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當初地球上,第一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因為採用了糟糕的槍式設計,實際釋放的當量,僅為設計當量的2%不到,大量核裝料被浪費。第二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雖然採用了更先進的內爆式設計,但利用率也只是20%左右。
而他製造的原子彈,已經有意的修正了前人踩過的諸多錯誤,加入了中子反射材料,可以讓和核裝料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但也遠遠達不到100%。
就他估計,總體利用率能超過50%就算合格了,達到65%就極其優秀了,有很小的機率能達到70%以上。
相比較之下,地球上的核武器利用率在採取改進設計後,也就是80%左右,這已經是集現代工業全力的結果——他雖然有著空間鐵指環當作加工刀具的優勢,又有諸多法術輔助,但畢竟勢單力薄,時間上也過於倉猝,難免有粗製濫造之嫌,能達到相近的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可真實情況,給了他一個大大驚喜,多組資料都告訴他,他製造的核武器,比他想象中的更優秀,利用率能達到接近100%的程度。
而這還是在他極其嚴格考慮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得出的結果——基本上有因素可以扣除當量數值,他都按照最高極限給扣除了。
就這樣,還能達到96%的可怕利用率,如果條件略微放寬一下,利用率甚至能大幅度突破100%。
這還沒有考慮法術電磁脈衝的產生,所需要的能量轉化。
算起來,這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這就相當於,明明荷載五人的汽車,停下後,下來了一個排三十多號人,而且還不計算其中未成年。
這……超載了啊!
嚴重超載!
要知道,並不是每一輛汽車都是麵包車。
而且,科學的世界中,根本沒有面包車——應該多少人,就必須多少人,一個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多。
到底怎麼回事?
核武器為什麼會超常釋放出能量?
某個角度來說,這自然是好事,多多益善。
而另一個角度來說,找到會超常釋放能量的原因,極其關鍵。
這對他一直來研究的、想要證實的東西非常重要。
在李察看來,按照邏輯,如果有多餘能量出現,那麼必定有多餘的能量來源。
正常核武器的能量E,是嚴格按照質能方程E=mc2,由損失的質量m,轉化來的。現在E異常升高,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損失的質量m也增加了。
反過來解釋,當前這個世界製造核武器的核原料鈾235,和地球上的核原料鈾235相比,有著細微不同。哪裡不同?當前世界的鈾235,比地球上鈾235多出了一些“本不應該存在的質量”。
帶入剛才的例子,那就是同樣是荷載5人的汽車,地球上的那一輛一切正常,當前世界的這一輛卻偷偷加裝了一個車廂——這樣自然可以多帶人,不要說能夠帶一個排的人了,車廂足夠長的話,帶一個連上百號人都行。
畢竟,有多出來的未知存在,就有一切的可能。
這些不是臆想,不是沒有根據的猜測,按照核爆後付出極大代價收集的各個方面資料顯示,李察確定,有很大機率,這就是一切事實的唯一解釋。
簡單一句話,當前世界的基礎物質——原子,和地球相比,多出了一點東西。正是多出的這點東西,才導致了核武器超常釋放出更多威力,才導致了當前世界和地球的諸多不同。
他準備把這個東西,簡明易懂的稱為……超凡因子。
對,超凡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