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在經典力學框架下不考慮空間的扭曲,那麼按照最短路徑定律,從一個點向著四周傳遞威力,最終形成的就是一個球面。
永遠都是一個球。
球!
為了解決這個球,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使用複合炸藥塊。
對,複合炸藥塊。
複合炸藥塊,顧名思義,是用多種不同的炸藥組成。
眾所共知,炸藥的種類不同,爆速不同,那麼完全可以這麼設計炸藥塊:中間是低速炸藥,外面是中速炸藥、最外面是高速炸藥。
當炸藥引爆時,低速炸藥會傳播的慢,中速炸藥其次,高速炸藥很快。這樣本來是球形擴散的壓力面,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凹陷,在某個特定方向上就形成了平面。
實際操作的話,還可以進行一定的最佳化。
比如只需要兩種不同爆速的炸藥,在每個爆炸分割槽,調整低速炸藥和高速炸藥的比例,便能控制炸藥傳播速度。
舉一個例子:比如高速炸藥的爆速是3,低速炸藥的爆速是1。在中間炸藥分割槽,製作一個炸藥柱,上部三分之一填充低速炸藥,下部三分之二填充高速炸藥,這樣整個炸藥柱的速度,就會平衡成2。
而外圍炸藥分割槽,製作的炸藥柱,可以上部六分之一填充低速炸藥,下部六分之五填充低速炸藥,這樣整個炸藥柱的速度會平衡成2.7左右,和中心炸藥分割槽形成差別,最後產生壓力平面。
李察現在做的,就是用不同的炸藥、調整不同的配比,來測試那些炸藥種類最穩定,那些炸藥比值能達到要求。
李察站在法術研究場,從空間鐵指環中取出一個個炸藥柱,圍繞著一個拳頭大小的測試靶子開始認真的排列。
排列完成,果斷引爆。
“轟轟轟!”
法術試驗場中,爆炸聲不斷響起,李察持續的測試著。
不得不說,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核武器引爆炸藥數值,需要很繁瑣的測試。而且,每一次測試都要求不能有絲毫的誤差。
因為在炸藥的高爆速下,每一個誤差都會千百倍的放大,導致功虧一簣。
好在,有著數學的指導,能提前排除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錯誤選項,只需要對計算正確的那些進行反覆測試、找到最優解就行了。
“轟轟轟!”
時間不斷流逝。
……
轉眼,又是三天過去。
三天的時間,李察在法術試驗場進行了幾十次、上百次的爆炸測試,終於解決了起爆炸藥的問題,確定了什麼樣的複合起爆炸藥最合適,並製作出來足夠多的數量來。
換句話說,三天的時間,向著核武器完全製造成功推進了一大步。
……
注①:關於炸藥爆速的知識,詳情參照本書第386章“五唑陰離子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