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確定了縫合怪身上含有的知識,對他的研究有所幫助後,開始加速整理、解析死靈師留下的資料,企圖早點把對方研究的東西掌握。
但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整理、解析的越來越多,一些脈絡漸漸清晰,李察發現事情越來越不對勁。
最不對勁的地方就是,死靈師留下的資料中,都是對縫合怪淺層應用實驗的研究,根本沒有對核心知識的研究。
舉個例子,縫合怪體內的溫差膠體材料,含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即便放在現代地球上,也有改革能源行業的潛力,在這類似中世紀的巫師世界,一旦掌握了,不去深挖價值,簡直對不起所有人。
所以一個正常的研究者,一定會對溫差膠體材料不斷改進,研究機理,研究如何提高能量轉化的效率,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來大規模製作等等。
但死靈師留下的資料中,沒有任何這方面研究的記載,記載的只有如何讓縫合怪更好的融合這些膠體,再或者膠體放入多少量比較合適。
這給李察的感覺,是死靈師的研究存在一個斷層,好像死靈師認為完全不用研究核心知識,只研究淺層的應用就夠了。
這樣的話,一個解釋是:死靈師聰明無比,已經完全看透了溫差膠體材料的所有研究方向的結果,很堅定的認為,他對核心知識的掌握已經到達了極限,無法再進任何一步,繼續研究下去,只能是浪費時間。所以,只需要專注應用方面就夠了,把所有和核心知識研究相關的東西封存了起來。
這可能嗎?
如果說只有一個研究是這樣,李察也就信了,但是對縫合怪心臟強化機理、縫合怪外殼強化物質等眾多方面的研究都是這樣,李察就不得不有所懷疑了。
李察非常懷疑,死靈師可能不是聰明無比,有可能恰恰相反——只有普通的智慧,研究不了核心知識,只能進行一些淺層的應用。所以只能製作出縫合怪這種價效比極低的生物來,不然利用縫合怪身上眾多的知識,完全可以製作出比縫合怪恐怖成百上千倍的生物。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問題來了。
死靈師沒有能力研究核心知識,那他是怎麼確定、掌握這些核心知識的?他怎麼就知道心臟可以那樣的強化,外表可以那樣的改造、溫差膠體物質可以那樣的合成?
總不能是一朝頓悟,腦子裡突然就有了這些知識?
又或者,對方生而知之,和他一樣,身體中有另一個世界的靈魂?
帶著這種想法,李察繼續整理、分析死靈師留下的資料,耐著性子把最為潦草的草紙上的文字都弄清楚。
花費了不知道多少精力,李察都忘記在島上待了多少天,最終把死靈師的資料徹底的整理、分析完畢。
但整理、分析完畢後,並沒有解決疑惑——死靈師留下資料,沒有對古怪研究方式的任何說明。
就在李察忍不住的想要把石樓拆掉的時候,在石樓二層、死靈師住的房間中卻發現了一個暗格,在暗格中找了很多個像是日記的卷軸。
卷軸看上去都有不少年頭了,發黃發脆,李察小心翼翼的開啟,目光落在卷軸的上面,就看到上面寫著死靈師獨有的潦草字跡,一點點的讀下去,李察表情開始變化:
“今天晚上是圓月,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海船被風暴撕碎,我拼死游到這艘小島上的時候,也是圓月。這麼說來,已經過了一整個月了。
這一個月來,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是努力的活著,辛運的是海船的殘骸被風吹到了海灘上,我可以從裡面得到很多食物和有用的東西。當然,也有一些沒有什麼用的東西,比如從角落裡找到的一箱子沒有浸水的卷軸、墨水、鵝毛筆,現在我正在用的就是。
除了消磨時間外,這大晚上點著蠟燭,用鵝毛筆在莎草紙卷軸上寫下我可悲的經歷,有什麼用嗎?
唔……這個島上沒有任何人,一個月來也沒有路過的船隻,很有可能我要被困死在這裡。寫下這段經歷,也許可以讓不知道什麼時候來這個島上的後來人,知道我曾經存在。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