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剛才法術的真正威力——也許無法完全擊穿鐵牆的防禦,但是卻能攻擊鐵牆後面的目標。
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應用了類似現代地球上的碎甲彈原理。
碎甲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發明出來的特殊彈藥,後來被廣泛用力對付堅固的戰艦,均質裝甲的主戰坦克,又或者是永久性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碎甲彈不依靠單純的撞擊爆炸產生破壞,它的彈殼很薄,裝有大量的塑性炸藥。只要碎甲彈命中目標,薄薄的彈殼在在巨大的衝擊力作用下會快速破碎,內建的塑性炸藥釋放,如同膏藥一樣緊緊貼上在目標表面。
之後延時引信發揮作用,引爆所有的塑性炸藥,一瞬間產生的十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大氣壓強的衝擊波,作用在目標表面上,讓巨大的破壞力沿著目標外表向內部傳遞,產生壓縮應力波。
等到應力波傳播到達目標的自由表面(目標背面時,便會產生相應的反射拉伸應力波。反射拉伸波以相同的波速反向傳播,和應力波撞在一起,相互干擾,導致應力疊加。
等到自由表面(目標背面)附近的應力,超過目標材質的斷裂強度極限後,目標的自由表面就會“咔嚓”一聲破碎開來,釋放碎片,造成殺傷。
某種意義上,這像是一種“隔山打牛”。
考慮到碎甲彈的這一特性,李察在剛才的攻擊中,用法術鹽當作塑性炸藥,造成更強的衝擊波,產生更強的威力。
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在戰鬥中,一個巫師級的敵人撐起一面自以為不會被擊破的硬質護盾,迎上這種方式攻擊。沒等到護盾毀壞,人就倒下了——防不勝防、死不瞑目。
當然,如果對方是軟性的、彈性的護盾,這種方式就很難生效了。但一般來說,軟性的、彈性的護盾的防禦力要弱於硬性護盾,單純依靠法術鹽和法術彈幕,不依靠碎甲彈原理就可以解決。
李察想著這些,繼續測試起來。
用空氣護盾護住身體,防止碎片的傷害,對著鐵牆的其餘位置不斷轟擊出手,熟練法術鹽的攻擊方式。
“轟轟轟,轟轟轟……”
聲浪陣陣,衝擊波一道接一道的掠過法術試驗場,傳向四面八方,不斷有隱約的“嘩啦呼啦”玻璃破碎聲響起。
……
好半晌後。
李察測試完畢,對法術鹽的各方面性質、資料、應用,都有了很詳細的瞭解。邁步離開法術測試場,走回了主實驗室,準備把了解到的東西都記錄下來。
但是剛一推門走進,李察就感到腳下有些不對勁。
嗯?
猛地一低頭,李察就看到,一地的……碎玻璃。
碎玻璃?
“唔……”
李察突然明白,剛才測試法術鹽的時候,隱隱約約聽到的玻璃破碎聲是怎麼回事了。
顯然,因為長時間連續不斷的爆炸,產生的震動、氣浪、聲波,導致實驗室中的一些沒有放穩的玻璃容器掉落下來摔碎。還有一些玻璃容器,本身質量不過關,平時都有可能自爆,被一刺激,也跟著很自然的碎了。
李察快速掃了一眼實驗室,發現情況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碎掉的都是一些並不是很重要的玻璃容器,等幾天再從亞力士哪裡補充一批就行。
不過……
李察眉毛挑了挑,看向角落中站著的潘多拉。
話說,這一臉歡喜的樣子,是想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