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媽媽衝著周媽媽點了點頭,從袖子裡掏出了剛剛清點好的清單。
周媽媽接過清單,道:“一刻鐘內,三房所有的在冊人員,必須都到這院子裡來。不來的或是遲到的,後果自負。”
周媽媽的話說的慷鏘有力,院子裡的丫鬟、婆子一窩蜂的全都散開了,她們有的是回去喊人去了,有的則是找地方偷偷商議到底要怎麼辦去了。
很顯然周媽媽今日是有所依仗的,否則她絕對不敢如此。
周媽媽說完,從懷裡掏出了一串鑰匙,轉頭對徐媽媽道:“麻煩您帶幾個人去看下咱們三房的庫房,看看那些個封條是否完好無損。如果有問題的,就讓人過來問我要賬簿,咱們在清點下看看到底少了什麼?”
徐媽媽應道:“是。”她說著接過了周媽媽手上的鑰匙,轉身叫了幾個信得過的婆子離開了。
徐媽媽是三房的管事媽媽,是陳氏信得過的人。
她是董家的家生子,早年受過嫡夫人的恩惠,這才一直偷偷的照看著董文德。
陳氏嫁過來後,慢慢的發現徐媽媽並不是真心給馮氏辦事的。
她特意讓人問了緣由,又幾經觀察,這才開始重用徐媽媽,並且把她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如今三房所有的出入明細基本都要經過她的手。
周媽媽早就知道她的底細,如今她們這樣也是做給眾人看的,那些個物件她幾乎天天都去看一遍,少了什麼,多了什麼她一概清楚。
這也是陳氏的厲害之處。
陳氏跟著陳夫人養成了一個很好習慣。
但凡出入的大小物件,上到傢俱,下到茶杯、茶碗全都記賬。
這也是為何三爺夫妻明知道院子裡有馮氏的人,他們也能說走就走的原因了。
因為董如意生病,他們走的急,就這樣他們還裝了十輛馬車。
一個是董三爺故意為之,一個就是他們的帶的東西多。
陳氏出遠門,賬簿那是必須帶的。
這次他們回陳家,陳氏依舊帶了三房的賬簿離開。
陳氏的仔細,這回正巧派上了用處。
二夫人陳氏和三奶奶陳氏的嫁妝都不在三房,董家媳婦的嫁妝都是放在西董的大庫房裡的。
西董的大庫房是石頭砌成的,面積頗大,外面是座假山,裡面卻有幾個無窗的倉庫。
西董和各房夫人、奶奶們的嫁妝都放在那裡。
西董如此做面上說是為了統一保管,避免火災和偷盜,實際上是為了監管各房的銀錢出入。
董家是百年老族,總會有不孝子孫出來。遇到那要賣妻子嫁妝的混蛋子孫也是有的。
可是董家丟不起那樣的人,所以董家有一條家規就是董家媳婦的嫁妝不可輕易變賣。
當然為了不讓人說董家看重媳婦們的嫁妝,庫房內的小庫房的鑰匙都是由各自保管的,西董並不會干預。
所以陳氏並不擔心她和婆母的嫁妝。
董如意聽周媽媽提起過這些,所以她今日要查的就是三房用在明面上的器件。
董如意獨自坐在院子裡,她手擺弄著手帕。
周媽媽從屋內走了出來,她手裡拿著一個小盒子,盒子上放著一本冊子,那冊子是這三房的花名冊。
院子裡站著的僕婦、丫鬟們,一個個都害怕了起來,三奶奶竟然留下了花名冊,那麼她們的賣身契呢,不會是在那盒子裡吧?
董如意小聲的和周媽媽說著什麼,不一會周媽媽又出去了。
等周媽媽再次回來,院子裡來的人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