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其實很清楚,作為皇帝他應該選擇那個更能夠承擔起國家重任的兒子。
但是作為父親,他又如何能夠割捨對另一個兒子的深深喜愛呢?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朱棣的內心依然如同一團亂麻,他睜開眼睛,看著窗外逐漸暗淡的天空,深深地嘆了口氣。
這不是什麼別的決定,這是儲君大位。
儲君以後不一定都會成為皇帝,因為廢太子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實在是為數甚多,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這個決定註定會改變兩個兒子的命運,也會影響到整個大明王朝的未來,朱棣必須慎重考慮,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然而,無論朱棣坐在書房裡如何努力地去思考和分析,他的內心始終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種糾結,讓哪怕精力充沛如朱棣,也感到有些疲憊,輕微的無助感讓他彷彿陷入了一個無法逃脫的漩渦之中。
夜色如墨,深沉且靜謐,皇宮內的燈火在初夏的暖風中搖曳,彷彿也感受到了朱棣內心的波瀾。
朱棣從座位上站起來,獨自站在書房的窗前,目光穿透漆黑的夜幕,望向遙遠而深邃的星空,試圖從那裡尋找一絲指引。
他的內心猶如戰場,兩種情感、兩種期許在其中激烈交鋒。
朱高熾的沉穩與智慧,朱高煦的勇武與豪情,在他的腦海中交替閃現,每一次閃現都如同一次刀割,讓他更加糾結。
夜色愈發深沉,皇宮內的喧囂已逐漸退去,只餘下幾盞孤燈在風中搖曳。
朱棣依舊坐在御書房中,眉頭緊鎖,心中的糾結如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就連窗外初夏的細雨帶來的微風都紓解不了他心頭的煩躁。
他閉上眼睛,試圖在黑暗中尋找一絲光明,然而,兩個兒子的身影卻如同夢魘般揮之不去。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儘快做出決定。
於是,他睜開眼睛,深吸一口氣,對著門外喊道:“來人!”
片刻之後,一名小宦官匆匆走了進來:“陛下。”
“去,把三皇子朱高燧叫來。”朱棣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疲憊。
不多時,朱高燧來到了書房,朱高燧神色平靜,彷彿早已預料到了這一切。
“父皇,這麼晚了召見兒臣,不知有何要事?”但朱高燧還是小心翼翼地問道。
朱棣沒有回答,而是將目光轉向了朱高燧身上:“你覺得,朕應該立誰為儲君?”
朱高燧微微一愣,隨即躬身道:“父皇,這是國事,兒臣不敢妄言。”
“國事就不是家事了?你不是朱家人?”
朱棣擺了擺手:“但說無妨.儲君之位抵定,朕放你去呂宋。”
朱高燧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父皇,兩位兄長都是人中龍鳳,無論立誰為儲君,都是大明之福,但兒臣以為,儲君之選,應以能夠繼承父皇施政方針者為先。”
朱棣聽後陷入了沉思,朱高燧的話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卻為他指明瞭一個方向。
朱棣抬起頭,看向朱高燧:“你覺得你能當儲君嗎?”
朱高燧沒有想到父皇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一時之間有些愣住,但他很快反應過來,躬身道:“父皇,兒臣頑劣,文不如大哥,武不如二哥,絕無才能當此大任。”
朱棣嘆了口氣,他不再糾結於個人的偏愛與情感,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大明王朝的未來。
“知道了。”
朱高燧鬆了口氣,但朱棣旋即又說道:“你陪朕一起去趟國師家中。”
朱高燧聞言,莫名地想起了一個典故——趙匡胤雪夜訪趙普。
“愣著幹嘛?”朱棣看著朱高燧。
朱高燧此時竟是脫口而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朱棣聞言一怔,忽然想起他第一次去詔獄,便是聽姜星火講宋時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