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大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皇室經營的股份有限公司。”
阿爾都沙刨根問底,又問清楚了股份有限公司是個什麼東西。
當阿爾都沙知道,大明果品是一家專門從事南洋水果收購、運輸、銷售的商會,且這家商會的股東為大明的皇室、宗室、勳臣貴族的時候,不禁若有所思。
他又問鴻臚寺的官員:“像這種商會多嗎?”
鴻臚寺的官員忍住了把他的稱呼糾正為“公司”的衝動,讓翻譯幫忙回答道:“有很多,現在除了鹽、鋼等專營商品歸屬朝廷管理以外,皇室也有很多經營單獨商品種類的公司,但相比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民間各行各業公司來說,皇室的公司相對較少且專精,技術門檻高,規模大,比如玻璃、香水等。”
阿爾都沙敏銳地捕捉到了一次字,在確認翻譯無誤後,問道:“大明只對鋼進行專營,不限制鐵嗎?”
“出口有限制,民間使用和貿易沒有。”
這顯然跟蒙古人統治時期完全不同,而當阿爾都沙問到鋼的問題時,大明的官員閉口不答了。
阿爾都沙結合自己已知的情況,心中有了猜測——或許大明已經掌握了大規模製取鋼的技術,這樣就能解釋了,為什麼明軍擁有這麼多的火炮以及火銃,甚至富餘到能給艦隊裡的每艘船都裝上數門到數十門的火炮。
這種冶金技術跨越導致的軍備優勢升級,顯然是相當驚人的。
因為對於大國,尤其是帖木兒和大明這種萬里大國來說,如果只是靠手搓鍛打出來的鋼材,那根本不具備普遍列裝的可能。
而鋼鑄造的武器、甲冑、火器一旦開始大規模列裝,就相當於形成了代差,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降維打擊。
一想到這裡,阿爾都沙對於與大明和談的想法,更加堅定了幾分。
而且再加上一行的所見所聞,阿爾都沙明白,在大明有一個地位跟自己相仿,名叫姜星火的人,正在推動一場史無前例的改革,而正是這場改革,讓大明與他從過去情報中獲知的印象截然不同了。
商業的大發展,必然會給帝國帶來更加豐富的財源與更大規模的稅收基礎。
接下來,一行人繼續前進。
毫無疑問,作為帖木兒汗國的宰相,阿爾都沙見慣了大世面。
可一路往鴻臚寺走去,眼前的南京城卻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這裡的街道寬敞整潔,兩旁的店鋪琳琅滿目,不僅絲綢、瓷器、茶葉等各式各樣的大明傳統的拳頭商品應有盡有。
而且行人可謂是絡繹不絕,有的忙著選購商品,有的則悠閒地在街頭巷尾閒逛,而阿爾都沙的使團成員無論跟誰攀談,小販也好,行人也罷,南京的市民們都表現得對大明相當的有自信,談吐間充滿了對於大明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顯而易見的是,這種市井氣息,只有在一個帝國國力處於上升期的時候才會如此濃烈。
阿爾都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受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氣息,他在鴻臚寺官員的帶領下穿過繁忙的街道,來到了一處幽靜的區域。
這裡的環境與外面截然不同,彷彿是一個鬧中取靜的世外桃源。
他輕輕地推開院門,走了進去。
在庭院中,阿爾都沙見到了大明鴻臚寺的二把手和禮部的一些官員。
他們熱情地迎接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並帶他參觀了庭院中的各處景觀。
“這裡怎麼有血跡?”
使團隨行的武士敏銳地發現,在庭院的某處似乎有點異常,那是磚縫裡一小塊已經變成黑色的血漬,如果不仔細瞧,根本瞧不出來。
鴻臚寺少卿王真的臉色有些僵硬,作為朱棣的廚子,他來到鴻臚寺後,當然聽說過這裡發生過什麼,但此時卻顯然不能與帖木兒汗國的使團直言難道要說陳祖義的海盜團伙不僅宰了占城國的使團進行冒充,並且還在這裡動刀子了?
王真只能打個哈哈糊弄過去:“以前有些國家的使團比較野蠻,喜歡在這裡露天烤肉,弄了些血漬,都是難免的。”
這個解釋倒也合理,帖木兒使團的成員並沒有深究,畢竟給大明朝貢的國家就有十幾個,部族更是上百個,有喜歡露天烤肉的也說得過去。
跟朝鮮、琉球等經常過來朝貢的國家不同,帖木兒汗國和大明的關係並不深,因此他們以前使團來就沒有固定的館所,這次來的規模又這麼大,被分開安排到別人住過的地方安置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很快,對帖木兒比較熟悉的太常寺少卿傅安,還有被提拔為禮部郎中的楊德文,以及四夷館負責波斯語教習的陳誠,都組團過來了。
阿爾都沙一邊欣賞著庭院中的美景,一邊與大明官員交流著彼此的文化與風俗。
這些官職不算很高的各部寺官員,顯然是大明派來探探底的,既然要談判,那就得知道,帖木兒汗國的底線在哪裡。
隨著寒暄的結束,他們圍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品著茶水,開始了相對深入的交談。
這些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大明官員們用相對流利的波斯語(非正式場合,如果是正式外交場合,作為理論藩屬國的帖木兒汗國需要全程透過漢語或漢語翻譯進行對話)介紹著大明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現行的政治經濟體制,而阿爾都沙則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結合著不斷揮動的手勢,講述著帖木兒汗國的壯麗與繁榮。
在他們的交流中,不時有歡聲笑語響起。
因為有漢語翻譯在同聲傳譯,其他不懂波斯語的大明官員們,也被阿爾都沙的風趣幽默所吸引,而阿爾都沙也被很多人的博學多才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