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帖木兒汗國作為如今的世界第二強國,拳打奧斯曼土耳其,腳踢馬穆魯克,牢牢地佔據了從中東到中亞的廣袤土地,而一個對大明呈敵視狀態的帖木兒汗國,必然會阻礙東西方的貿易與交流,因為人家就是中間商。
而如今帖木兒汗國被大明迎頭痛擊陷入短暫的內亂,對大明的態度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也正是姜星火佈局世界的好時機。
工業革命,必然需要地理大發現來傾銷工業品。
而大明進行地理大發現的前提是先溝通不暢通的東西方貿易通道,然後再去開荒美洲。
從東向西的航線,沿途有繁多的國家和補給點,比走橫跨半個地球的太平洋要穩定的多,能直接帶來的經濟收益也更大。
目前的大明,已經初步完成了對南洋的控制,在安南、占城、呂宋、三佛齊等國家獲得了優良港口和艦隊基地,並且透過聯合絞殺肅清了盤踞南洋多年的眾多海盜。
因此,滿剌加海峽以東的貿易航線,可以說已經在大明的掌控之中了。
這片貿易區的體量,足夠大明在未來進行傾銷。
可這不意味著大明能夠卡著滿剌加海峽在海上搞“閉關鎖國”。
因為隨著整體產能的提升,對外傾銷始終是有極限的,抵達極限之後,沒辦法就能對內傾銷,繼而摧毀小農經濟體系裡的家庭手工業了,這是姜星火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決不能滿足於現狀,必須要繼續對外擴充套件。
當然了這裡有個小插曲,那就是鄭和的艦隊在出滿剌加海峽繼續向西前往天竺南部的各邦國時遇到了點小麻煩卡著滿剌加海峽和天竺之間收過路費的錫蘭王國不太樂意了。
考慮到再往西就是帖木兒汗國的地盤,帖木兒汗國同樣是有艦隊存在的,而兩國目前又處於敵對狀態,所以鄭和今年賣完貨物就從天竺滿載著當地貨物返航了,跟習慣了在這裡設卡收稅的錫蘭王國出現了點小摩擦,回來之後把這事跟姜星火說了。
“小插曲、小麻煩、小摩擦,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只要把出問題的人解決掉就好了。”
“實在不行,給錫蘭換個國王,它們不是因為抵抗南天竺邦國入侵的原因,是由兩個部族構成的嗎?這個不聽話把另一個換上來。”
這是當時姜星火給鄭和的建議。
然而說到底,阻擋在大明打通東西方貿易航線上的錫蘭王國只是癬疥之疾,真正的攔路虎,是帖木兒汗國。
只要帖木兒汗國卡在中間,大明的艦隊固然可以強行透過,與其交火也沒什麼可怕的,但商船呢?
現在大明的海上貿易,除了鄭和這支代表官方進行開拓航線和貿易的艦隊以外,還有許許多的民間商船,大明不可能給他們每一趟都護航,所以大明的商船現在只能在滿剌加海峽以東的安全貿易區內活動,並不能再往西走。
貿易航線如果不能保證絕對安全,那麼運多少貨物都是給人送菜的,所以解決帖木兒汗國這個攔路虎,對於打通東西方貿易的意義極其重大。
而現在打了一仗過後,帖木兒汗國的哈里勒已經在向大明示好,派使者過來跟姜星火談放開海上貿易通道和沿海港口的事情了。
正是有了這個基礎,姜星火才會跟這兩個西方人去談進一步的事情,來佈局西方,否則的話根本就沒有談論的基礎。
姜星火輕輕挪動著手中的硯臺,話題漸漸轉向了世界局勢:“二位貴客,當今之世,風雲變幻莫測。我大明雖地處東方,卻也時刻關注著世界大勢,不知二位對當今世界的格局有何高見?”
克拉維約與希爾特貝格聽了,先是互相對視了一眼,才開始細細揣摩這位國師大人說的每一個字。
他們已經知道這位國師大人對於世界的瞭解非常透徹,所以問的肯定不是表面上的世界局勢。
如果是表面上的世界局勢,就目前已知的世界來講,那肯定是從西到東:神聖羅馬帝國等歐洲諸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馬穆魯克王朝、白羊王朝、帖木兒汗國、德里蘇丹國及南天竺諸國、南洋諸國、大明帝國。
這些姜星火都清楚,所以他問的問題,其實就是他們這些西方人怎麼看待現在姜星火以大明為中心,要進行改變的世界格局。
對於這個問題,兩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這是因為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歷。
與專業外交使節克拉維約不同,希爾特貝格不是主動來帖木兒汗國出使的,實際上,他是俘虜,而且是二手俘虜。
希爾特貝格的家族歷代都是巴伐利亞公爵的親衛隊成員,所以十五歲那年他便以騎士侍從身份,參與了著名的尼科波利斯之戰,在這場被很多人稱為“最後的十字軍”戰爭中,希爾特貝格成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俘虜,巴濟耶德一世的長子蘇萊曼挑中他當奧斯曼近衛軍侍從。
而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希爾特貝格跟著蘇萊曼上了戰場,安卡拉之戰中,諸軍皆潰,唯有位於中央陣地的奧斯曼近衛軍,幾乎留在原地血戰到最後一刻,希爾特貝格在突圍中被俘,成了哈里勒的侍從,命運反倒比淪為馬戲團小丑的巴濟耶德一世好得多。
現在希爾特貝格雖然恢復了自由身,但多年以來的顛沛流離,還是讓他保持了謹慎:“大明是我見過最強大的帝國,我相信大明擊敗了帖木兒汗國之後,將如同蒙古帝國那樣橫掃整個世界。”
姜星火笑了笑。
這話聽聽就行了,這世界上只有一個蒙古帝國,那是因為蒙古人能騎著矮腳馬靠著超越人類極限的耐力,帶著牛羊就能遠征,這一點漢人王朝的軍隊體制基本上是做不到的,純騎兵的話數千騎或者上萬騎奔襲幾千裡倒是沒問題,再遠就不可能了。
而且隨著船舶技術的發展,帖木兒汗國這種遠征,註定會成為歷史的絕唱。
走海路進行貿易,比陸路要便捷、低成本的多得多,哪怕是在現代,大宗商品物流也不是靠空運的,主要都是走海運,海運的優勢實在是太大,是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