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興致勃勃地問道,顯然打算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現一番。
再怎麼說來,朱高煦都是覺得自己在詔獄裡追隨姜先生學習的這幾個月,還是頗有些收穫的。
故此,朱高煦自然就有了為自己爭儲增加一些籌碼的想法。
樹下四人圍坐,聽姜先生坐而論道。
隔壁密室裡,同樣也是有朱高熾和道衍、夏原吉等幾人相望以待.雖然那面竊聽擴音牆時靈時不靈就是了。
一陣寒風吹過,江南的冬日,總是讓人感覺到冷冽到瑟縮的涼意.就彷彿風都變成了毒蛇,順著袖子、領口竄進來,摩挲著面板滑行一般,著實讓人難受。
姜星火手中的紙張,被風吹得險些飛出去。
“今天講一門新課,名為《國家管理學》。”
姜星火把吹得有些飄零起褶的紙張捋平,看著紙張上的故事緩緩道,“不過在講課之前,不妨先講個很有關係的故事吧。”
“什麼故事?”鄭和接茬問道。
姜星火攤著紙,倒是真的頗為認真地講起了一個小故事。
“話說元朝陝西朝邑縣城南三十里地方,原有一個村莊。這莊內住的只有趙、方二姓,並無他族。這莊叫小不小,叫大不大,也有二三十戶人家。祖上世代務農,到了姓趙的家族這輩爺爺手裡,居然請了先生,教他兒子攻書,到他孫子,忽然得中秀才。這下子,你猜姓方的家族怎麼著了?”
朱高煦非常合理地推測道:“也該請個先生吧?畢竟在哪都有攀比之心,鄉下又較為閉塞,東家長西家短地說的久了,俺覺得姓方的家族會嫉妒攀比。”
“便是如此。”姜星火微微頷首,“鄉里人眼淺,看見姓趙的中了秀才,都把他推戴起來,姓方的便漸漸的不敵了。姓方的瞧著眼熱,有個叫方必開的家裡趁錢,挑頭跟幾家湊一起開了個族學,又到城裡請了一位叫王仁德舉人老夫子,下鄉來教他們的子弟讀書,方必開的三兒子尤為聰慧。”
“後來呢?”
“後來有一日,姓趙的孫子高中了。”姜星火莞爾道,“這便惹得方必開嫉妒地痰迷心竅了,聽到外面對著趙家的恭喜聲,再想到自家在村裡日漸不得勢,飯也吃不下了,自己揹著手在書房廊前踱來踱去,嘴裡不住的自言自語,什麼‘捷報貴府少老爺’,什麼‘報喜人卜連元’,賬房管家明白是怎麼回事,連忙去請王仁老夫子。”
朱棣聞言一愣,隨即反應過來,笑著說道:“這是去求老夫子一定要留下來繼續教書?”
姜星火聞言,盯著這位“燕校尉”看了一剎,這才說道:“非止如此.且說這方必開見了王仁老夫子,連磕了二十個響頭,卻半句言語也說不出來,儼然是痰卡了嗓子眼,嘶哈嘶哈片刻,也只能指著自家兒子,又指了指老夫子。”
“這是啥意思?”朱高煦好奇問道。
“周圍人也不曉得。”姜星火繼續道,“老夫子也是愣了愣,方才明白過來,方必開是讓他做什麼.老夫子對著方家那三兒子說:你沒有聽見說,不是伱趙家大哥哥,他今兒中了舉人麼。三兒子只道:他中他的,與我甚麼相干?老夫子又說:不是這樣講,雖說人家中舉,與你無干,到底你爹爹眼睛裡總有點火辣辣的。三兒子又道:他辣他的,又與我甚麼相干?”
姜星火這段話描述地生動形象,一個頑童的形象呼之欲出,卻讓幾人不禁莞爾。
而姜星火的小故事也講到了最後一段。
“只聽那老夫子說道:你爹就是你一個讀書的兒子,既然叫你讀了書,自然望你巴結上進,將來也同你趙家大哥哥一樣,掙個舉人回來,中舉之後,一路上去,中進士,拉翰林,好處多著哩!
三兒子道:中了舉人有甚麼好處呢?
老夫子道: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錢賺,還要坐堂打人,出起門來,開鑼喝道.阿唷唷,這些好處,不念書,不中舉,那裡來呢?
三兒子雖小,聽到‘做了官就有錢賺’一名話,口雖不言,心內也有幾分活動了,悶了半天不作聲,心裡卻是暗暗立志,將來一定要做大官,掙大錢。”
“再後來呢?”朱高煦忍不住問道。
“再後來三兒子長大果真如願,當了大官,掙了大錢,成了個大貪官。”
姜星火板著臉道:“然後被大明太祖高皇帝扒皮萱草了。”
“啥?”
猝不及防的神轉折讓幾人差點都沒反應過來,愣了剎那。
而姜星火則收斂笑意,淡淡道:“這個故事便是個引子,也是《國家管理學》的第一卷要講的內容,也就是何謂封建國家管理?或者說管理封建國家的,是什麼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