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星火懶得解釋也無法解釋,其實他應該改個稱呼,但一時半會兒,又委實想不起有什麼特別合適的稱呼。
“對於這個平衡,丙倭寇和戊倭寇肯定都不後悔,因為如果任意一名倭寇不坦白,改變主意為保持沉默拒絕開口,那麼他就會被判20年監禁,在博弈中他將失敗並且抱憾終身,也就是走向(20,0)或者(0,20)的結局。”
“這個平衡的意思,就是問題不在於雙方博弈的勝負,而是博弈方哪怕知道了對方的選擇,依舊不會後悔。”
“事實上,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都知道,這個均衡是不明智的,因為兩個人如果都能【信任對方】,那麼原本都可以只被囚禁1年的,結果卻都被囚禁了18年。”
“也就是說,每個倭寇都做出了最好的選擇,結果卻是兩敗俱傷。”
“因此,‘倭寇囚徒博弈’能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
姜星火緩緩說道:“人與人之間在面臨競爭性利益問題的時候,極難做到【信任對方】,卻極容易做到互相背叛。”
“之前我們講國家權力的時候,你們應該就發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行為,其實跟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別無二致,對不對?”
朱高煦與鄭和點了點頭。
“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國與國,尤其是具有競爭性的國家之間,同樣是存在一個‘倭寇囚徒博弈’的,這個博弈我稱之為‘大國安全困境’。”
姜星火語速比較慢地說道。
“鑑於對於國家來說,很難確定多少權力才算是今年和明年、後年乃至大後年夠用的權力,因此,大國認識到,保證自己安全的最佳辦法是當前就爭取成為霸主,這樣就消除了任何其他大國挑戰的可能性。只有糊塗的國家才會感到它已獲得了足夠的生存權力,而不願抓住機會爭做霸主。”
“這裡面就體現了《大國博弈學》第一部分‘進攻現實主義’中的基本邏輯,該困境的實質是,一個國家用來增加自己安全的測度標準,常常會減少他國的安全。”
朱高煦有些醒悟地說道:“這跟丙倭寇和戊倭寇博弈的道理是一樣的。”
姜星火讚許地衝他笑了笑。
“為了從‘進攻現實主義’的基本邏輯出發來獲得安全,國家就會被迫攫取越來越多的權力,以避免他國的權力衝擊但是這就會造成一個後果。”
這次是鄭和開口:“還是跟剛才兩個倭寇的博弈類似,某個國家企圖攫取權力,就意味著又反過來使其他國家感到更不安全,並迫使其他國家作最壞的打算,所以說沒有任何國家能感到徹底安全,追求安全的惡性迴圈也就開始了。”
嗯,在近代這種惡性迴圈通常被稱為軍備競賽。
——————
“聽起來,這跟春秋爭霸差不多?”朱棣若有所思。
對於《大國博弈學》,其實朱棣最關心的問題,是怎麼從中學到點知識,來遏制對大明威脅愈發巨大,且敵意毫不掩飾的帖木兒汗國。
帖木兒比朱元璋小八歲,他倆是同一輩人,也是分據東西的兩大當世之雄。
帖木兒汗國,早在大明洪武大帝開國的時候,就已經佔據了河中府西遼故地,當時朱元璋就要求帖木兒汗國按元朝舊例來進貢。
一開始,帖木兒並沒有理會,直到二十年後,帖木兒征服了花拉子模,也就是朱棣正在第一次率軍北征的時候,帖木兒才開始遣使進貢。
雖然在官方的書信中,帖木兒自稱是臣,但帖木兒想的絕對不是像李氏朝鮮那樣奉大明為宗主,相反,帖木兒透過使節的往來,在不斷地瞭解大明的情況和國力。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已經病重的時候,剛剛擊敗了金帳汗國的帖木兒撕下臉皮,把使節給扣了,這其中既包括大明,也包括了奧斯曼帝國。
隨後幾年過去了,當朱棣從情報中得知,在大明上演南北內戰,打了四年奉天靖難的同時,帖木兒汗國就已經打敗了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蘇丹。
朱棣迅速地警惕了起來。
畢竟,帖木兒汗國擴張的速度,實在是太過驚人了。
如今看領土面積和人口、兵員、經濟等等情況,帖木兒汗國不僅能跟大明分庭抗禮,某些方面,還能小勝一籌。
而朱棣此時剛剛結束靖難之役,國內各種事情搞得他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