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彷彿,姜星火口中說出的答案,就是明晃晃的軍功一樣。
“天竺!”
當這個答案說出口的時候,兩人都愣了。
“天竺?”
在他們印象裡的天竺,還停留在那個玄奘西行時的印度上。
事實上,自從幾乎與中國的南北朝時期並存的笈多王朝外,整個廣義上天竺地區,已經有上千年沒有被統一了。
而等到下一次統一,還得是“遠征大明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帖木兒大汗的孫子巴布林所建立的莫臥兒帝國,這次統一,如果歷史時間線沒有被擾動,將發生在未來的十多年後,眼下帖木兒大汗還沒死呢。
“天竺,除了是佛門的發源地,還有什麼好的?”李景隆也有些費解。
“平原,大片的平原!”
見兩人對此依舊不以為然,姜星火直接說道:“恆河流經的平原,就有足足兩個半華北平原那麼大!而佔據了天竺三分之二的高原,足足有七個華北平原那麼大!”
“不論是平原還是高原,都是極為適宜耕種的田地。”
“天竺跟呂宋一樣,都是季風氣候,也同樣是比江南更加溼熱,雨熱同期,熱量充足,極為適於農作物的生長,而且有大江大河經過,是真正的天府之土!”
“最重要的是,那裡的人,在數千年的時間裡,被無數異族所征服過,漫長的歷史中一直沿用類似於如同元朝把人劃分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的制度,被稱作‘種姓制度’,所以那裡的人很容易就會接受新的統治者。”
這是實話,天竺地區的統治民族,跟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你蒙古人後裔能在未來十幾年後統一天竺,這件事你能做得,我擊敗了蒙古人的大明就做不得?
“這倒還真不知曉。”李景隆回想了一下自己關於天竺歷史的認知,並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姜星火簡略講道。
“古天竺地區,第一次是被西北草原上的雅利安人所征服的,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現在體徵比較獨特的天竺人。”
“古波斯人則是第二個光顧天竺地區的征服者,古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就曾征服了天竺。”
“第三個征服天竺的君主,則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
“第四個,就是被漢朝趕跑的大月氏。”
“.”
當聽完姜星火的敘述後,兩人都沉默了。
他們看出了彼此之間眼神裡的東西。
“怪不得王玄策能一人滅一國。”
“就這種誰來都能佔領,卻偏偏平原高原廣大,極為適宜耕種的地方,大明現在如果不將其佔領了,那可真的是暴殄天物啊!”
“我李景隆/朱高煦,立下如王玄策那般不世之功的時候到了!!”
就在兩人興奮之時,姜星火又說道。
“哦對了,如果真的去呂宋,去印度的話,其實中間的地方還能帶點好東西回來。”
事情太多壓得作息完全崩潰了,第二章要很晚,今天凌晨前一定碼出來發,著急的不要等了。實在抱歉,磕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