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跪在那兒目瞪口呆,他後面的眾人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說話。
十多個和尚依次從他面前走過,每人都或多或少丟下一塊碎銀,大的一兩、二兩,小的也有五錢。
大漢淚流滿面,對著漸漸遠去的和尚猛地磕頭,“咚、咚”聲傳出很遠。橋頭地面全是青石板,幾下過後,他額頭出現了血跡。
法緣走到法明身邊道:“師兄,那人攔路搶劫,我們不懲罰於他,已是他的萬幸,怎麼你還給他銀子?”
法明道:“人老了眼睛會衰退,可是看人卻反而能看準。你見過拿菜刀出來搶劫,菜刀上還粘著一小片菜葉的搶匪嗎?”
:“我們前面有兩個人過橋。你覺得是兩個人好搶,還是我們這一大路人好搶?”
:“最主要的是他的眼神,至始至終都沒有搶匪的那種貪婪與狂熱。”
法緣合什道:“師兄,受教了。”隨即和眾人告別。他要回去觀察那個大漢。如果他真的有什麼困難,也可以出手幫助。渡世人過難關,也是一種修行。
大漢得了銀子後,與那夥男女老少還沒走遠。法緣隱住身形,遠遠的跟在他們後面。
法緣武功學究天人,又是晚上,任誰也沒有發覺,有人綴在後面。
他們一路七嘴八舌,嘰嘰喳喳。漸漸的法緣知道了事情的大概。只是沒想到,這件事還與他有關。事情起因是他給了那個小乞兒錢袋而起。
當時,趙賢並沒有跑遠,而是在遠處躲著,悄悄注視法緣二人。法緣給小乞兒錢袋後,他不敢對法緣二人報復。但對付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就容易得多了。
他追上小乞兒奪回錢袋後,一口惡氣沒地方出,全撒在小乞兒身上。六七歲的小孩,怎經得成年男子的毒打。
小乞兒是這大漢收養的義子。他空有一身力氣,卻不會掙錢。父子倆勉強能夠吃飽,基本上穿暖。
他養孩子粗心大意,認為吃飽穿曖就行,從不收拾小孩儀容。鄰居婦女看不慣,開始還偶爾幫忙收拾一下。時間長了,就失去了耐心,聽之任之了。
小孩常是十天半月不洗臉、洗頭,弄得跟一個乞兒一樣。法緣第一看,就把小男孩當成了乞兒。
他們發現小男孩時,他已經重傷昏迷。醫館大夫說,接骨、養骨,治內傷,共要百兩銀子。大漢用光了所用積蓄,向親戚朋友借了個遍,還差十多兩。
他看到法緣一夥,想到事情起因是一個和尚給了兒子錢袋,才導致兒子被打傷,便準備上前借錢。
有個鄰居開玩笑說:“既然是和尚惹出的事情,你不如就去搶和尚。”
他受鄰居激將,頭腦一熱,就拿了一把菜刀跳將出去。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最失敗的,但是又成功了的搶劫。
法緣心裡難受,自己的一個隨意舉動,終究還是害了那個小孩。這個大漢如此行事,居然是自己的原因。
:“趙賢、趙賢,”他把這個名字唸了幾遍。
大漢家不遠,眾人漸漸散去。他回到家,拿了幾個饅頭揣在懷裡,準備去醫館看望兒子。忽看到一個和尚從門口走進來,有點面熟,是前面那隊和尚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