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一觸即發。
如果要用什麼東西來形容朗斯山防線,那麼最合適的描述就是一根有三節的梯子。梯子的兩條腿,是沿著朗斯山兩側的陣地,在這裡,僱傭軍團各有一個團計程車兵駐守。而在“梯子的兩條腿”之間,是僱傭軍團修築的三道工事。
由於朗斯山地形的原因,德西克人,必須選擇在兩道豎著的防線之間,強攻突破三道商盟的工事。
好在,那只是在山坡上人工修築的壘牆和坑道,並不是大城的石質城牆。
德西克人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兩側的商盟防線。這兩側防線,相距大概兩裡。德西克進攻有三個選擇,拿下左側防線再從左路攻擊防線中路;,或者攻擊右側防線和從左路類似;再或者,直接從中路硬突三道僱傭軍的防線。
無論是從左路還是右路開始,都是同一種思路,先打掉商盟軍的側翼。這其中,左路的山坡更緩一些,所以也更容易一些。問題在於,要花多大的代價,畢竟,中路那三道工事後歐美的商盟士兵,可不是吃素的。
如果選擇直接攻擊中路,那就是另一種思路,直接幹掉商盟軍主力。但這個方式也有問題,兩側防線的存在,他們的弓弩可以籠罩大約一半的攻擊寬度,剩餘的德西克軍隊,要在不到一里寬的正面展開,整個攻擊面就會顯得有些小。
商盟人,這一次是做足了準備,在艾蒂安軍團長的申請下,距離最近的曼寧、白港和卡林三國,都把他們所能蒐集到的所有神駑都運到了朗斯山防線,安置在防線的工事上。
閃著寒光的粗壯弩箭,時刻瞄準著山下的道路。
德西克人,在山腳下並沒有猶豫太久,他們的遊騎兵,已經把山上的防線佈置摸清楚了,阿爾文營將幾乎沒有猶豫太久,就調動先頭的“巨人團”往西側,也就是朗斯山的左側防線攻了上去,阿爾文自己帶著其餘部隊在中路暫時等待接應。其餘的部隊,就在山腳下開始紮營。
巨人團,是德西克西境邊防軍的頭號主力部隊,團裡的約3000多名士兵,全部是從軍五年以上的老兵,全團都配備皮甲、鋼刀、塔盾(注3)。
之所以叫巨人團,是因為這個團喜歡選擇身材高大計程車兵,這樣他們才能抗的動全黑鐵築成的塔盾,那可是攻城戰裡一等一好使的防具。
一人多高兩人多寬的塔盾連線起來,可以形成一道黑色的“烏龜殼”,任他什麼箭弩都射不穿。
來到防線前方兩百度克附近,巨人團計程車兵停下腳步,將三百面塔盾連線起來,然後,就舉著這些盾牌,開始向朗斯山東側防線衝擊。
防線後的僱傭軍也不甘示弱。相比於商盟新編軍,僱傭軍團的武器要豪華的多,不待指揮官下令,一排排弩箭就跟下雨一般飛了出去,“噗噗噗”地扎進塔盾針,箭羽釘在盾牌上,尾翼還在輕微晃動。而某些運氣好的弩箭,居然從塔盾之間的縫隙穿了過去,帶來了盾後的聲聲慘叫。
在付出了不過幾十人死傷後,塔盾陣前進了大約一百度克的距離,這裡完全進入了陣地弓弩的最佳射擊範圍,原本就跟下雨一般的弩箭,就好像不要錢似得,密密麻麻遮天蔽日。
前排扛盾的德西克武士,發一聲吼,開始加速,而在盾後看不見的地方,同樣有德西克的弓箭手開始反擊。拋射的羽箭從上空落下,開始給守軍造成一定的損傷。
在朗斯主峰上,艾蒂安將軍看著德西克人的先頭部隊開始攻擊左手的防線,轉身吩咐身後的傳令兵,“各部隊不要輕舉妄動,這只是試探性的進攻,他們肯定要等主力部隊到齊的。”
彷彿是印證艾蒂安將軍的話,天邊,在一邊換來“嗚嗚嗚”的號角聲,更多的德西克軍隊,開始出現。
注1:愛德華六世登基前的爵位,部分學者不太願意承認他的身份,所以還是以公爵稱之。
注2:藍日,從魔法時代開始就被認做是魔法元素的來援,魔法元素會隨著藍日執行而有一些變化。
注3:塔盾,是一種步兵盾,一般由黑鐵製成,質硬且延展性好。體型巨大,大多數的塔盾都要超過一人多高,一般是用在野外衝鋒時,為後續的步兵提供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