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孫元化一說完這話,他馬上就理解到了自己話語之中的不對勁。
怎麼能說陛下不行?
陛下永遠都行。
“陛下,臣一時口誤,請皇上恕罪,只是這後裝火炮確實是不穩妥。”
“後裝火炮的氣密性,有很大的問題,恐怕如果裝備了這種火炮,那打炮就打不遠。”
“到時候我們跟建奴的騎兵作戰,就沒有了任何的優勢。”
“這樣一來豈不是白費力氣,又浪費了大量的銀兩。”
朱由校當然沒有相信他。
因為朱由校十分清楚,後裝炮才是火炮的未來,前裝炮的射速太慢了。
“你先往後看一下,朕這個後裝炮具體是怎麼樣的再說。”
孫元化細細看了一下,發現確實有點不太一樣的地方。
朱由校所提出的火炮,確實跟他所見過的全部火炮都不太一樣。
但是孫元化想法是根深蒂固的。
豎子懂個屁的火炮。
當然這個話他沒敢說出口,說出口那就不是掉腦袋的事情了,那起碼也是一家人齊齊整整。
不過,他發現朱由校所提出的火炮的炮閂,倒是神奇的很。
孫元化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炮栓。
“莫非陛下之所以要微臣打造這種後裝炮的精妙之處,就在這個炮閂?”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就是這個炮閂。”
“只要你能把這玩意製造出來,那麼火炮的氣密性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沒錯,朱由校的後裝炮,採用的炮栓用的就是橫楔式炮閂。
清朝末年的騎兵,到底是怎麼被英軍士兵幹翻的?
那很大程度上說,就得感謝一種叫做阿姆斯特朗炮的大炮。
該種阿姆斯特朗炮原產於英國,是一種後裝線膛炮。
在他出現之前,幾乎都是前膛炮的天下。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阿姆斯特朗設計了一門試驗性質的3磅後裝線膛炮。
此項設計在範圍和精度兩方面都很成功,並於1858年被英國政府採用。
所以說,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後裝線膛炮。
它就具有一個前膛炮所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它可以快速地從後部裝填。
只因為這種火炮採用一個立楔式炮閂“阿姆斯特朗螺絲”。
並且,該種阿姆斯特朗炮裝填炮彈更為簡便迅速。
並且該種火炮炮膛內壁刻有螺旋膛線,發射的錐形炮彈可高速旋轉,使得火炮具備更高的精確性,射程較滑膛炮更遠。
不過現在採用的都是圓形的實心炮彈。
這一種圓形的鐵炮彈,實通常採用跳彈殺傷敵人,就是利用“打水漂”的原理,讓球形實心炮彈在平地上彈跳,高速橫掃敵方的密集步兵縱列。
別看聽起來好像不厲害,但是這種炮彈經過之處,那就是一條用血肉鑄成的通道,仍然是十分殘忍異常的。
現在的紅夷大炮,一般就採用這種方式來殺傷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