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對夜憶辰很是信任,對其智謀也很是敬佩,既然連夜憶辰都認為這項挑戰可以接受,那便證明他一定是有著挑戰成功的把握。因此玄天毅然選擇支援夜憶辰的決定,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
另一邊,蓬萊軍此役的主帥鄒雄在聽了夜憶辰的一番分析後,仔細考慮了一下不同選擇會導致的利與弊,最終也覺得拼死一搏損失最大,的確並非良策。為今之計,只有先接受冰淚提出的挑戰方為上策。
鄒雄思及此處,也正式表示出同意的態度,並言明若是國王怪罪下來,他願與夜憶辰一同承擔責任。
夜憶辰聽聞此言感動不已,誠摯地向鄒雄表達了由衷的感謝。
鄒雄則是立即向三軍下令,放冰淚與其部下離開盆地,其間不能對他們發起攻擊,保證他們可以安全撤離,違者軍令處置。
眾將士雖然對元帥所下的命令甚為不解,但軍令如山,蓬萊軍向來軍紀森嚴,對於元帥下達的命令,沒有任何人會出言反對,都會選擇默默遵從。
冰淚向山丘上的夜憶辰與鄒雄拱手道謝後,便帶著殘存不多的部下離開了盆地,回往蓬萊島南部去了。
而鄒雄也命令眾將士收拾營帳,準備收兵迴歸王城。
經歷了七日的精密準備,這場戰爭卻只持續了幾個時辰,敵人超乎想象的強大令一切的陷阱都顯得毫無意義,若不是敵軍之中隱藏著一個神秘的“內應”,恐怕最終想用談和的方法平息這場戰爭都不可能。
雖然冰淚在整場戰役之中沒有施展過一次具有攻擊性的法術,但僅僅是那個幾乎可以遮蔽一切攻勢的防護罩,便令蓬萊軍將士心有餘悸。
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如今沒有一個人可以想出擊敗她的辦法,即便聰明如夜憶辰,在字裡行間之中也都顯現出一種無能為力的無奈。
蓬萊軍眾將士在返回王城的路上,一個個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感覺自己隨時都會走上通往滅亡的道路,眼前看不到哪怕一線曙光。
玄天此刻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倒並不是懼怕機關塔的挑戰,也不是為蓬萊島的未來而擔憂。他的心中揮之不去的只是李夢鸞的身影,她此刻究竟在哪裡?當初那個手鐲的影響是否還存在?這些都是他放不下的心結。
如果李夢鸞沒有離開,玄天相信冰淚絕不會是她的對手,但她如今既然選擇離去,一定有她自己的理由。
玄天在這世上最信任的人,除了清凌與卓炎,便是李夢鸞。甚至可以說他對李夢鸞的信任,更甚於他的師父與師叔,讓他去相信李夢鸞會無故離去或是背叛,比讓他相信烏鴉是白色的還要難上幾分。正因為如此,玄天對李夢鸞的擔憂有增無減,他在心中反覆地質問自己,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她選擇毅然離開?然而這卻是一個暫時無法找到答案的謎題。
***
天啟王城,王宮大殿。
夜憶辰將整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非常詳盡地向國王講述了一遍。敘述完畢後雙膝跪地,沉聲道:“罪臣未向陛下稟報,便私自與敵人立下七日之約,實乃欺君之罪,不可輕易饒恕,請陛下依律處置。”
國王面上雖然滿是憂慮之色,卻並沒有動怒,而是親自下座將夜憶辰扶了起來,道:“夜大俠何罪之有,此乃是權衡利弊之後的最佳選擇,如果你當時選擇拼死一戰,那我蓬萊軍數萬將士恐怕沒有幾個可以生還。你可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陛下言重了,我只是找不到更好的選擇而已。將蓬萊國的命運繫於一次挑戰之上,的確是欠缺考慮,無論陛下要怎樣責罰我,罪臣都甘願領受。”
國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搖首道:“我都說過了,你沒有做錯,哪來的罪過。不過未想這崇靈教首領冰淚的實力竟比我們想象當中的還要強勁。幸好其道義之心還沒有徹底淪喪,竟然提出了一個還算公平的挑戰規則,不然若是她讓自己成為被挑戰的一員,恐怕沒有人能夠完成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