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百萬大軍到了遼東城下,眼看就要破城了。人家高句麗人打白旗,要投降。
好吧,皇上有旨,人家投降就得“即宜撫納”啊,於是大軍退後,等待投降。
結果,這世上,除了真投降還有假投降。高句麗人整頓好了兵馬,修好了城牆,又反悔了。
沒辦法,繼續打唄。
眼看著,遼東城又要被攻破,高句麗人繼續舉白旗。隋軍繼續退兵,高句麗人繼續說話不算數……
簡短截說,招式不怕老,好用就行。高句麗這招足足耍了三次,拖延了幾個月的時間。直到最後天寒地凍,隋軍無奈退兵。
你以為隋煬帝這就吸取教訓了?沒有,完全沒有!
話說隋煬帝第三次征伐高句麗,當時隋軍固然實力大不如前,但是高句麗已經被隋軍蹂躪了兩次,也是困頓疲憊。
當時,大隋上將來護兒大敗高句麗於畢奢城,然後揮軍南下,進逼平壤。
嬰陽王無奈,遣使請降。
結果,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隋煬帝又信了高句麗人的鬼話,遣使召回來護兒。
來護兒可不傻,他對使者說,咱們打高句麗打了三回,好不容易把高句麗打得疲憊不堪,野無青草。這麼好的機會,怎能錯過?等幾天,我進兵把嬰陽王抓了再退兵不成嗎?
使者作為隋煬帝的心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宣稱若是抗旨不尊,所有參戰的將校都將人頭落地。
來護兒無奈班師。
等他一退兵,嬰陽王就又抖起來了。把先前說出去的話全然否認,繼續對抗大隋。
青史斑斑,隋煬帝就這樣,以一個被騙了四次的二傻子形象,被記載在史書之上。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李二陛下怎麼敢玩什麼受降的把戲?不用多,只要被騙一次,人們就得把他當成隋煬帝第二!
郭業無奈道:“就算您不願意受降,先強攻幾日遼東城總行了吧?現在城內士氣低落,萬一能一鼓而下呢?何必一定要用火藥?”
張亮道:“遼東城乃是高句麗數得著的堅城,此城不用火藥更待何時?秦國公是怕某家用你的火藥立功吧?”
郭業道:“你這還是以小人之人度君子之腹!”
李二陛下襬了擺手,道:“別吵吵了。你們二人的話都有些道理,到底如何決斷,朕還沒有考慮清楚。不如明日朕召集眾將,商議之後,再做定奪。”
“遵旨。”
第二日剛剛吃罷早飯,郭業就聽到了一陣鼓聲響亮。他知道這是李二陛下在擂鼓聚將,不敢怠慢,快步趕往中軍帳。
三通鼓罷,諸將已經到齊。
李二陛下往四下裡掃視了一圈,最後落在了郭業的臉上,道:“秦國公,你可知今日朕為何召集眾將?”
“可是為了攻破遼東城一事?”
“遼東城已是朕的囊中之物,卻是不急。今日招大家來,是為了招待一個你的老熟人,或者說是……情敵。”
郭業道:“陛下說笑了。我哪有什麼情敵?”
“你別不承認啊。這個人是你的情敵,可是天下皆知。
“天下皆知?此人是……”
“百濟武王扶余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