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下人給了一點碎銀打發走閒漢之後,他拆開書信閱覽,頓時大驚,原是故人來!
若不是因為要參加長孫皇后生辰宴,他早就照著書信中留下的地址,去見寫這封信的主人了。不過長孫皇后的生辰不給耽擱,他只能將故人投書信之事暫時擱置一旁。
眼下,參加完長孫皇后的生辰宴,完成了李二陛下交代的任務,又替長孫無忌實現了當初的承諾,並見完了江夏王李道宗傳達完李二陛下的旨意。
他自然就馬不停蹄,駕車出皇城,去會一會那位派人投信的故人了。
按著書信上留著的地址,他讓馬伕駕車走朱雀大街,然後拐進了一條小衚衕,最後因為夜裡宵禁馬伕亮出平陽郡公府的腰牌,順利進入了洛水坊。
洛水坊不同於郭業所居住的太平坊,更不同於夜夜笙歌的平康坊,更與各地州府設在長安的辦事處的崇仁坊不同,它是長安城中的為數不多供窮人居住的裡坊,也就是俗稱的貧民窟。
要知道,現在是大唐貞觀年間,貞觀盛世的太平初景已現,雖然談不上家家戶戶倉稟足,談不上家家戶戶有藏金,但至少長安城的百姓,帝都的百姓過了小康水平線,那絕對不是吹牛逼的。
因此,像洛水坊這種貧民窟並不多見。住在洛水坊裡的百姓,幾乎都屬於生活在溫飽水平線以下的長安百姓。放在後世,基本都能達到領低保的標準。
因此,洛水坊里居住的百姓,不是幹著白天行乞要飯的行當,就是夜裡幹著倒夜香拾糞的勾當。
堂堂平陽郡公府的馬車能出現在洛水坊,也委實驚到了負責把守洛陽坊坊門的那幾名守夜巡兵。
郭業示意馬伕交代守夜巡兵,讓他們不要喧譁驚動他人。
然後繼續讓馬伕趕著馬車,在洛水坊中穿梭在小巷子裡。
約莫過了不大會兒,馬車停在了一座破敗的土牆小院門前。
郭業下來馬車,見著小院木門早已爛倒在地上,中門大開著。
而院裡院外連一盞引路照明的燈籠都沒有,若不是今日天山還懸著一輪彎月,恐怕早已是漆黑一片,尋不到進院之門了。
馬伕立馬替郭業盞起燈籠,正要前邊引路帶郭業入院,卻被郭業阻住,說道:“你不用進去了,在院外候著就成,把燈籠給我,我自個兒進去。”
馬伕是郡公府的老人兒了,對郭業忠心不二,有些擔憂地說道:“大人,還是小的陪您進去吧,裡頭一片醃臢不說,還烏漆抹黑的,萬一大人在裡面……”
“你想多了。”
郭業伸手接過馬伕手裡的燈籠,笑道:“千軍萬馬我都能闖過來,還要忌憚這麼一座小小破院嗎?再說了,今日我是夜會故人,哪裡有什麼不測?放心吧,我自個兒進去就成,你在外面等我便是。”
說罷,郭業手提燈籠放前頭,藉著燈籠散著的橘黃燭光,緩緩步入這間破敗不堪,看似早已荒廢許久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