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行程之後,陳念沒有耽誤太多時間,第二天一早就收拾好行囊出發。
當然,他也沒有太多需要收拾的東西,實際上,星火的後勤部門早就已經幫他準備好一切了。
之所以要收拾,主要還是在意那一個「儀式感」,畢竟這一次的行程主要還是「旅行」,而不是「工作」。
跟他一起走的除了大總管陳果還有李想,王建成本來也是打算來湊熱鬧的,但礙於手頭的事情太多,他最終還是決定等陳念這邊行程過半之後再找時間匯合。
於是,三人組再次出發——還是去南邊,不過跟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陳念表現得就要活躍多了。
飛機上,他一邊刷著跟目的地有關的短影片,一邊開口問道:
「所以說這個重氫工廠實際上使用的還是傳統的恆溫冷凍法嗎?為什麼要搞得那麼複雜?我們不是已經建了那麼多電解水工廠嗎?」
「多這一家也不會多到哪裡去,現在還會有能源不足的問題?」
聽到他的話,陳果搖了搖頭,回答道:
「不是能源的問題,我們主要考慮的是流程探索。」
「截止目前為止,重氫製造仍然是一個相當前沿的產業,各種不同的製備方法的優劣勢還沒有完全顯現。」
「我們很難說,到底是用直接電解法更好、還是用恆溫冷凍法好,或者更保守一點,繼續沿用GS法。」
「事實上,基於這三種方法建成的重氫工廠都是存在的,我們需要在穩定執行一段時間、不斷進行流程改造、不斷進行效率最佳化之後,才能真正區分出優劣來。」
陳念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下意識地開啟系統想要類比三種方法的解析難度,但很可惜,無論哪一種方法,源點消耗其實都是0。
沒法投機取巧的話,那就只能像陳果說的一樣,想辦法透過「實驗」的方式來得出結論了。
自己這次過去,也可以找時間好好看一看,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
從起飛到降落只有兩個多小時,跟陳果聊完之後陳念才發現,這架看似普通的「客機」實際上是具備超音速機動能力的,只不過為了保證舒適性,它的速度被壓在了音速以下罷了。
走下舷梯,他好奇地回頭看了一眼,倒是沒感覺飛機跟自己印象裡的公務機有什麼區別.
「所以到底是怎麼實現的?」
陳念好奇地問道。
他太久沒關注民航飛行器這邊的發展了,還真不知道這玩意兒怎麼造出來的
「高強度合金機身,為了追求強度犧牲了輕量化的需求,然後再裝上兩臺新的大推力發動機,大概就這樣。」
「其實沒什麼技術難點,純粹是力大磚飛的典範。」
「這款機型已經生產了12架了,執行很穩定,不過,撥給你的這一架做了不少個性化改動——比如,它有等離子體隱身功能。」
「啊?這麼科幻嗎?」
陳念下意識地問道。
——
實際上,相比起核聚變、金屬氫來說,等離子體隱身並不算什麼太過「科幻」的技術,但這玩意兒的設計難度大、危險性高、技術成分複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實一直都被大眾當做是跟什麼「無工質發動機」一個級別的技術。
因為在電影裡,這兩者真的常常同步出現.
「是有點科幻。」
陳果微微點頭,繼續解釋道:
「不過,鐳射技術發展到現在,其實等離子體發生器的技術也相當成熟了。」
「這架飛機不是第一個使用等離子體隱身技術的飛行器,第一架是無偵11。」
「效果還不錯,就是耗能比較嚴重,無法持續隱身太久.」
「以後改成聚變發動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