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未來工作恐怕要進行一些調整了。”
帝都,某間紅色外牆的建築內,穿著中山裝的老者對著圍坐在他身邊的眾人說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技術快速發展的現實給了我們一種錯覺,那就是,我們認為,在跨越式的技術爆炸環境下,人類應該不會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而是會迅速進入和平穩定的發展階段。”
“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推斷,但事實上,哪怕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我們都沒有經歷過當下所經歷的這種大尺度、大格局、大跨度的技術進步。”
“所以,我們依據以往經驗所推理出來的‘趨勢’,實際上也並不可信。”
“這一點,從歐洲、美洲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就能看出來了。”
“說到底,社會科學,終究還是一種‘經驗科學’,而非絕對的‘理論科學’啊以後,我們要吸取這個教訓。”
聽到他的話,房間內的眾人紛紛點頭。
隨後,一個戴著眼鏡的男人——陳飛雲,開口說道:
“在這一點上,社科院確實要負起責任,也要承擔罵名。”
“我們的眼界畢竟還是太過於狹窄了,我們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但實際上,事情正在往脫離控制的方向發展。”
“如果需要追責的話.”
“不要說什麼追責的事情。”
中山裝男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隨後說道:
“正如我所說的,我們此前做出的推斷是合理的,只是無法考慮到、顧及到所有的隨機性罷了。”
“所以,重點不是去追責,不是考慮由誰來背鍋、由誰來買單,而是想辦法調整對未來的看法,以使得我們的建議真正具有可用的參考性。”
“那麼現在,一個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了。”
“我們到底要不要為戰爭去做準備?”
“近在眼前的這場戰爭,它到底是會像野火一樣燒遍全球,還是會在燒盡燃料之後自行熄滅?”
話音落下,房間裡的眾人陷入了沉默。
所謂的“燒盡燃料”其實很好理解,指的就是透過一兩場區域性戰爭,消耗掉美國的戰爭動機,讓他們發動戰爭的收益降低到小於和平穩定的程度,如此一來,戰爭的風險就自然而然地消失無蹤了。
但是,這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房間的左側,一個身穿軍裝的男人舉手發言。
“我個人認為,燃料燒盡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美國軍方剛剛經歷了一次沉重的打擊,在這次打擊中,他們充分體驗了失去權利所帶來的苦果,而在軍中,一種普遍的看法也正在發酵。”
“那就是,未來肯定是一個和平的世代,但越是和平的世代,軍人就越是不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所以,要想保證自己的位置不被挑戰,就必須不斷地發動戰爭——哪怕是毫無意義、毫無目的的戰爭。”
“意識形態的衝突會越發激烈,因為這是最好的藉口,說白了,他們會不斷地向火堆裡新增燃料,也許火不會燒到全球,但總會有一堆火燃著”
聽到他的話,中山裝男人微微點頭。
“贊同這個看法的舉手。”
房間裡,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舉手,而在經過詢問之後,男人才發現,剩下的這些人的觀點是,戰爭一定會燒向全球。
也就是說,火會燃起,這已經是一個共同的認知了。
“好,看來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已經達成了統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