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透過他的關係,這個配了小型機的實驗室才會開放。
對方並不是星火小組的成員,也不知道陳唸的身份,在他眼裡,陳念和王建成一樣,都是一個“普通”的,比較天才的學生而已。
他趕緊上去打了個招呼。
“楚教授,您也在啊?”
楚建樹笑著點了點頭,回答道:
“你們這個專案挺有意思的,我之前也跟著看了,現在出成果了,肯定要來看看。不影響你們吧?”
“不影響不影響,您願意來指導,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陳念笑著回答道。
而另一邊,王建成已經設定好了模型的基本引數,也連線上了模擬飛行程式。
在之後的訓練裡,模型將會根據飛行程式輸入的隨機指令自動開始學習,用高頻率的試錯逐漸去尋找收益最大的策略。
“所以你們的判據是最後怎麼設定的?還是之前說的那樣,以跟隨距離為標準嗎?”
楚建樹開口問道。
“不是,已經改了。這個判據太死板了,如果只使用距離作為判據,雖然成功率高,但同時,一旦失敗,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
“我們沒辦法把預估損失也作為判據加進去,那樣的話,整個模型會變得太過龐大。”
“即使我們現在的小型機跑得動,以後真上了無人機也跑不動。”
“所以,最後的策略是,使用歸隊成功率作為主權重判據,距離只作為輔助。”
聽到陳唸的回答,楚建樹眼前一亮。
這的確是一個很聰明的策略。
作為編隊中的重要部分,毫無疑問,無人機是要跟有人機組成飛行編隊的,但由於效能上的差異,編隊的隊形不可能永遠保持穩定。
——
別說有人、無人混編了,哪怕純粹的有人機編隊,也不可能在戰鬥中始終保持隊形。
但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形成戰鬥力,編隊、分組又是必須的。
這就要求飛行員在完成戰術動作之後迅速歸位。
以此為標準,去約束無人機的行動,並作為機器學習訓練的判據,一方面給了模型更大的自由度,一方面也能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可以說是折中情況下最好的選擇了。
這兩小子不愧是天才啊,一法通萬法通,為了這個模型,他們所掌握的絕對不僅僅是單一的人工智慧知識而已。
物件導向的開發,才是真正有用的開發啊。
不過,一個普通的學生,怎麼會有這樣的見識呢?
——
他還不知道,此時的陳念,對於空軍戰術的瞭解,其實都是已經有過實踐經驗的了
“很聰明,這應該是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案了。咱們現在就開始嗎?”
“現在開始!”
王建成點了點頭,手指輕敲回車鍵。
伴隨著小型機的風扇轉動,程式立刻開始了運轉。
一條條資料不斷輸入到模型中,由於沒有視覺化介面,所有的學習過程都是以資料的形式呈現。
楚建樹看的都不太明白,倒是王建成,一邊緊緊盯著瘋狂閃爍的一行行程式碼,一邊不斷地開口解釋:
“已經完成一千次訓練了,效果很差,成功率0%不過也正常,我估計至少要訓練百萬次以上,才能達到初步的效果。”
“五千次,這算成功了一次,有一架無人機歸隊了,但這是運氣,策略還沒辦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