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的話,林永明微微點頭,回答道:
“話是這麼說,不過伱的貢獻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不能說光看集體,就忽略了個人,這種機械的二分法也不符合科學嘛。”
“總之,上級是很看重你的,並且基本已經確定,在後續將會由你來承擔專案中的部分領導責任,這一點,你還要做好心理準備。”
“在國外耽誤了你那麼久,也該加加擔子了。”
陳雲勇鄭重點頭,他雖然脫離了華夏的語境很久,但“加擔子”這個說法的意義,還是能聽明白的。
思索了片刻,他開口問道:
“咱們現在專案進展到哪一步了?我聽說,這段時間,專案的外部壓力不小?”
“都是些蟲豸,狺狺狂吠罷了,對我們影響不大。”
林永明隨意地一揮手,姿態灑然。
他已經收到了來自611所的彙報,也知道在陳唸的主導下,大部分影響STOVL戰鬥機作戰效能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擺在面前的所有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手裡有底牌的感覺真好啊。
任憑你風急雨驟,我自不動如山。
什麼都無所謂,反正那個人會出手的。
——
不過,林永明卻不知道這一點。
他滿臉擔憂,心裡還想著要怎麼去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專案組度過這次的危機。
“STOVL戰機天生短腿,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我們這次啟動這類專案,我認為主要還是以技術積累為主,要達到實際在戰場上可用,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跋涉。”
“雖然我要承擔責任,但是林總,該說的話我還是要說,免得您對專案的期待過高.”
“哦?你說說你的看法?怎麼才算‘可用’?”
林永明的臉上帶著一絲笑意,其中暗含調侃,但都是善意。
“我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想要達到可用,首先要解決的肯定是航程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發動機、油箱、機體材料方面入手。”
“一方面提高發動機燃油效率,一方面增大油量,在有餘力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機體減重。”
“不過,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
“F119發動機已經研發成功了,但要想大幅提高燃油效率,恐怕要跨越到變迴圈發動機才能有根本性的進展”
說到這裡,陳雲勇嘆了口氣。
他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壓力。
變迴圈發動機啊!
哪怕在美國,這都是一個極為前沿的課題,自己曾經跟普林斯頓的同事聊過,他們也毫不避諱地告訴自己,這個領域,整個世界都進展緩慢。
也許還要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誕生出真正可用的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