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來說,在這個年代搞晶片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當初的高通,就是在2004年這個時間點上,抓住3G時代的紅利,憑藉著1.4億片的CDMA晶片出貨量,拿下了49億美元的年收,併為之後到來的智慧時代打下了基礎,在15年不到的時間裡,將自己的年收做到了300億美元。
而年均利潤率,更是高達15%。
也就是說,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啟動晶片產業佈局,在未來幾年裡,平均每年國家都可以獲得上百億的淨資金流入。
看上去很划算。
——
但問題是,晶片產業是一個民營企業佔主流的產業,想要對其進行調動、統籌,難度並不小。
而如果要新建純國產化的晶片公司,無論在時間上還是成本上,卻又都不划算了。
所以,在聽到這個建議之後,陳念沒有立刻點頭。
“晶片是一條好路線,但是,我建議我們不要親自下場——尤其是星火,不要親自下場。”
“原因有兩條。”
“第一,我們要給民營經濟留下發展的空間,否則,經濟就會漸漸失去活力。”
“第二,這玩意兒短期內能帶來的現金流並不多,遠水解不了近渴。”
聽到他的話,會議室裡的眾人紛紛點頭。
尤其是在座的經濟學家,對於陳念所提出來的第一條觀點,他們更是恨不得站起來鼓掌。
實際上,在這些人被納入星火工作組之後,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陳念依靠在星火、乃至在國內的“技術霸權”,把星火發展成一個獨裁式的、一言堂式的頂層組織,試圖把所有東西都抓在手裡,最終反而導致管理失序。
但現在,陳唸的表態顯然證明,他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是深入的。
這也讓幾個經濟學家感到意外且驚喜:
這小子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年紀輕輕,什麼都懂一點?
當然,他對技術之外的東西懂的並不多,但至少,他所提出的結論和方向,卻總是正確的。
這已經足夠難得了。
“我認同陳唸的觀點。”
陳飛雲首先站起來表態。
“我認為,壓榨民營經濟的空間,去彌補軍工專案的不足,這是對國民經濟的嚴重破壞,也不利於民生的發展。”
“民生才是一切的基礎,船要走得快走得遠,那水道就一定要深,我們不能竭澤而漁。”
“那照你的意思,我們要從國有經濟下手?”
陳飛宇的話音剛落,不遠處立刻有人開口問道。
“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
他毫不畏懼地直視著提問的人,堅定地回答道。
“說具體點吧,哪一類經濟,哪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