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住處走的路上,陳念開啟了系統介面,從介面上的顯示來看,目前他的源點數量已經積累到了0.46點。
距離目標又近了一步啊……
陳念滿意地笑了笑,正打算關掉介面,但也就在這時候,“0.46”這個數字突然跳動了一下,瞬間變成了0.47!
這什麼情況?走路也算學習嗎?
按正常情況來說,源點的增長在學習這個動作結束的時候就會結束,除非自己是一直在思考,產生了某些新的領悟,偶爾才會有延遲結算的情況出現。
但他很確定,自己剛才絕對沒有思考任何東西!
啥情況?
等等……難道是李想?
難道他的學習,也算在了自己頭上?
陳念沒有猶豫,一個扭頭重新回到了圖書館,而座位上的李想一看到陳念,便興奮地站了起來。
“哎,陳念,你快過來,我這剛有點新想法,正想問你呢,你居然就回來了……”
“什麼新想法?”
陳念迫不及待地問道。
“就是你說的那個引數化設計的問題,我看了一個用二次曲線解決升力體佈局最佳化的案例,然後我覺得這剛二次曲線有缺陷啊。”
“二次曲線求解末端切線交點座標的過程太麻煩了,二階導數不連續的曲線,還要分段處理。”
“我在想,如果用代理模型法來解決,會不會簡單一點。”
“剛才試了一下,好像還真可行!”
“陳念,你快來看看!”
陳念接過他的草稿紙,一眼看去,便完全明白了。
這其實並不算什麼多大的突破,充其量只是最佳化了一部分的建模演算法而已,連水個論文都不夠。
但是,如果從這個方法繼續發散開去,在未來,等計算機技術充分發展了,再引入遺傳演算法、機器學習等等新工具,這一個小小的最佳化的潛力就能發揮出來了。
這難道就是系統發放源點的原因?
陳念心裡一動,隱約意識到了什麼。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很有可能意味著,自己之前對系統規則的理解是不完全的。
所謂的源點不是來自於學習過程,而是來自於“知識增量”。
只要這個“增量”是自己引發的,就可以獲得獎勵。
那豈不是說,自己真正的方向,其實是個頂層設計者?
正確的工作方法不是把所有模組全部解析出來,而是專注於具有啟發性、突破性的技術,實現源點的自迴圈……
好傢伙,難怪一直覺得源點不夠花,感情是方法沒找對啊!
好在無論是發動機還是機體設計都是具有啟發性的,早晚都會引發新成果帶回源點,要不然那可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