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了,那也只是佔用了一些其他專案的裝置使用時間而已。
反正那些專案一年到頭也沒什麼大的進展,怕什麼?
相比之下,倒是這個陳果力薦的、並且第一次見面就給自己帶來了一個巨大驚喜的陳念更加靠譜!
“那就多謝了。對了,這件事情我會跟陳教授說一說具體的情況,他應該會找你聊。”
陳念沒辦法繼續跟郭琦透露更多,他不知道陳果是怎麼跟郭琦聊的,所以出於保密考慮,自己最好別亂開口。
“明白,你放心,我肯定會說服他的。”
郭琦倒是完全誤解了陳唸的意思,他還以為陳念是擔心陳果不放人呢.......
.......
不管怎麼說,陳念最終還是跟郭琦達成了一致,在他未來計劃的版圖上,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並且也是極為關鍵的方向。
在這之後,有了實驗室的加持,他就可以安心地去發展自己的第二專業,透過對材料學的學習,迅速地去積累源點了。
想到這裡,他點開了系統介面,隨後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源點數量居然從0.07上升到了0.12。
一次成功的試驗,居然帶來了0.05個源點?
這也太爽了吧!
不過沒有興奮多久,陳念便回過神來。
是的,這次的源點數量增長是因為他在實踐過程中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學習行為。
但之所以能進行得這麼順利,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有基礎。
而如果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發明、一種全新的材料,實際上從技術轉向應用的過程不會那麼簡單。
比如現在,鈦鋁合金的製備他只花了兩個多小時,可如果是氣凝膠、石墨烯之類的東西,他本身是沒有任何瞭解的,裝置也不齊全,那要製造,可能花費的就不是兩個小時,而是兩週、甚至兩個月了。
所以,總體來說,這是增長源點的有效途徑,但卻不是可以投機取巧的路線。
想清楚了這點,陳念不但沒有失望,反而覺得更加踏實。
畢竟,這個發現讓系統的邏輯呈現得更加清晰,也讓反饋的鏈條更加堅固。
只要探索,必有回報。
還有比這更強的系統嗎?
應該沒有了。
陳念滿意地關閉了系統介面,而正好這時候,他的手機響了起來。
來電的人是陳果,他的聲音有些焦急。
“小陳,你現在方便說話嗎?如果不方便的話,立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把手機開啟外放。”
“現在我身邊坐著的是中航一集團的董事長,他有幾個問題要問你......”